《角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新课改给广大教师带给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 , 教师们也在教学中根据它采取了许多新的方法 , 创设了许多情境 。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 , 我们还务必从思想上时刻意识到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性 , 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 去想 , 去做 , 去交流 , 去发现 , 从自己的成败体验中获取知识 , 这样的学习才是用心的、有价值的学习 。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以生动的实例 , 描述枯燥的概念,
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 , 不象语文具有描述性 , 美术具有的直观性 , 体育具有的身体参与性 。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 。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 , 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 ,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 利用数学知识 , 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 , "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 , 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 , 非常抽象 。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 , 酷暑炎热 , 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 , 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 。瞧 , 老师来了 。师摆臂作走路状 , 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 。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 , 出示荡秋千图 。这时老师立即一转 , 进入话题 , 老师说:"手臂这一摆 , 秋千这一荡 , 就是一个数学概念 。"这时 , 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 , 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 , 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 , 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 , 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 , 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 , 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 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在安排时 , 我把教材做了如下处理 。
1、从生活中引入 , 感受数学之美 。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画面是上海的黄浦大桥 , 而具有地区特色的南昌新八一大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 , 对于学生来讲后者更为熟悉 。因此 , 将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改为南昌的新八一大桥 , 让学生更近距离地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课始 , 在这座观赏性很强的大桥中抽象出图形──角 , 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 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同时 , 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对角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 , 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