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教学反思( 三 )


三、积极建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与老师、与伙伴自主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尊重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表现和理解,并不时用充满情感的语言鼓励和启发学生,已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的效果 。从课堂效果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学生能够将知识转化技能 。在学生通过观看课件与交流认识了了解灾难防护知识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汇报、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地震、水灾、火灾等几中常见的自然灾害逃生方法,并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变演习 。这有助于学生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积极地开展自护与互助,将灾害的危害将到最低的限度 。

天有不测风云教学反思


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每年都会有地方发生灾害 。旱灾、水灾、风灾、地震这些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使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针对以上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种类,知道古往今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了解常见自然灾害自护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 。针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合理运用课件重组教材
“新课标”教学强调,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教学的全部 。作为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教师必须凭借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内容,引导学生有机的拓展、延伸,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见闻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激活了学生思维,点燃了学生智慧,学生能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充分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他们从自然灾害的分类、自然灾害的危害、及灾害发生时的自救方法等方面侃侃而谈,思维之广阔,知识之丰富,令人不敢小看 。从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从课本上获得的信息 。本堂课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材只是一个载体,一个高明的教师,应该合理的利用这个载体,把课本作为一个生长点,巧妙地延伸开去,有机的生成更多的东西,从而让我们有更多的收获 。
二、巧妙体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统一 。特别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巧妙、自然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深刻体验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而不是生硬的说教 。从学生的内需出发,使学生真正受到了情感熏陶 。“育德无小事,生活即课堂” 。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甚至胸怀天下,是进入五六年级的学生应逐渐培养的视角和习惯 。一场地震,考验了整个中国,也感动了整个社会 。如何把生活中的资源有效结合到我们的课堂中,值得我们思考 。《天有不测风云》这一课,有一项很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各种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本节课结合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用一件件真实的事例,一个个惊人的数字,来调动学生对灾难灾的回忆,特别“汶川”地震这一情感点抓的准、好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力 。而地震中那一位位平凡的人:或是教师,或是武警战士,或是普通百姓……太多太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我们,这些,为帮助学生感受“天灾无情人有情”提供了素材 。另外,结尾,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整节课没有点出天灾无情人有情,但却让所有的学生感悟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