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学反思(13)


三、在数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感 。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本课中,建立了1克的观念后,让学生想一想10个这样的2分硬币该有多重呢?10袋这样10克的米又该有多重呢?从学具中找出大约100克的东西等等 。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个数学推理和想象的过程,有着浓浓的数学味 。猜测和验证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称一称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另外,判断数学日记中有哪些错误是比较高层次的数学思维活动 。只有在深刻理解质量单位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以上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推理、猜测、验证、判断等心智活动,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 。
上完这节课,从学生能准确的举例说出生活中大约1克或1千克的东西,以及大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测物体的质量,正确地使用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是比较高的 。但这节课的学具比较多,学生对于这些东西都觉得很新鲜,很好奇,总想动一动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多思考和总结一些有效的课堂调控方法是必要的 。另外,从“估一估,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中发现有个别学生估的质量和实际质量差距比较大,可以看出有个别学生的估测能力在一节课内还没得到很好的培养,需要在日后的生活实践和练习中不断修正,形成正确的估测策略 。
今后,我的教学将继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让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千克和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与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课前调查活动:到商店里找一找食品上的重量标签 。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 。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 。看一看商家是用什么来称量物品的重量 。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学生在课前就已经与千克和克先打了交道,这样就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有的还有不同意见,如一个学生找到的雕牌洗衣粉净重500克,小组中的另一个学生说他找到的也是雕牌洗衣粉却是250克,两人僵持不下,讨论得激烈 。后来还是小组长出面解决说:可能是包装有分大小包的缘故,因此你们两人都没错 。两位学生听到小组长这么说,也觉得有道理,这一场纷争才算平息 。而我在一旁却暗自高兴,因为学生们有了问题懂得自己解决了,小组长也充分发挥了作用,看来我们班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