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九 )


1、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 。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
所以,在前一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带来一些包装袋上写着重量的物品,如:食盐,方便面,果冻等 。没想到,竟然有个学生告我,“老师,潘×说明天是不是过六一呢?”哈,差点没把我晕死 。我顺势对学生说:“这些东西是我们明天学习千克和克用的,你拿袋子装好了带来,可别半路上偷吃哦!”瞧把他们给乐的,呵呵 。
第二天,我发现几乎每个同学都带来一些东西,比以往任何一次作业的效果都要好,充分说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才能让他们完成得心甘情愿,自然不会有忘带忘写的借口了 。课堂上,利用这些东西,我让孩子们掂一掂,估一估,说一说,比一比,从而基本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水到渠成的推算出1千克=1000克,而且还能正确清晰地读出这个公式,知道哪里停顿就能让听的人听明白了 。
但是,由于活动多了一些,所以练习的相对就少了,如果能够再合理安排一下时间就好了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同组的张老师,给了我几个2分的硬币,别看东西不值钱,用处大着呢,1枚2分硬币大约就是重1克,对于学生建立1克的概念有着很大的帮助 。但是,现在要找这硬币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再次感谢!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学反思


在教学《千克和克》,我觉得教学中首要的难度来自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体的关注,往往先关注物体的大小、长短甚至颜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对于重量的本质性的关注则较少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 。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重量关注和经历轻重的体验比较少,三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重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
1、在比较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 。
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
因此,教学设计中我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为: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的联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们的区别 。
2、在建立重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执教后,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