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之上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七 )


“他的亲表兄福彭正当着议政大臣,他为什么不前去拜谒,要求施以援手?他为什么不去考科举以图复兴家族当年的荣华富贵?退一万步,他为什么不以自己的才华去当个豪门清客,以保衣食无忧?这些问题,实在比人们讨论了多少年的那些问题更加重要 。”
坐在火车上读着这段,一下子就哭了 。
“他改变世界了吗?没有 。改变自己的人生了吗?也没有 。既然没有,他的选择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心灵的自由 。”
这种感觉就像是听着朋友的苦水吐得事无巨细,你虽然没有打断却也已经心生不耐,这时却突然被他灵光一闪的顿悟击中死穴 。于是他自己还笑着,你却先哭了 。
小说的着重点大概就在这自古以来文人的清高和酸腐上了 。
从读硕士、考博士、找工作,到评副教授、转正,几个阶段包括中间大大小小所有的烦心事,归根结底就是两件事:不想求人,以及,学问(文化/道德)到底有什么用 。
在现实面前他一步一步退让,退到无路可退兀自挣扎,其实也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想得很明白,可该过不去还是过不去,永远在自己的心理底线上挣扎 。分明不挣扎的话,活得更轻松,更好 。
贺小佳和赵平平是一条线 。
贺小佳的整个经历就像是赵平平心路历程的另一个补全版本,而贺小佳的未来——校聘中学教师——是歩了赵平平的后尘,一眼就将她的一生望见了底 。
我讨厌这部小说的原因也无非是,看着小说中的人走过的路,就像看清了自己剩余的人生 。
评正教授的一段,两派相争结果谁也没评,倒让聂致远这个局外人坐收了渔翁之利,突如其来的幸福砸得他晕头转向,颇有点喜剧收场的意味,只是其中裹着辛辣味道 。
遭受到竞争失败者(的老婆)愤怒的眼神,聂致远几乎是本能地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我不是故意的!”让人大笑(继而想大哭)的黑色幽默 。
结尾是毫无新意的结尾 。
就像酒喝得差不多了,倒苦水也快倒完了,天开始发亮,这时候惯例一般必须要有个总结陈词——这位朋友从这一系列的现实苦水之中,悟出了如何的人生哲理 。
通常都是老生常谈,你早已在别人那里听到过,你也听自己的心中说过 。这位朋友也不例外,说着俗气的台词总结他的人生,可是忽然,就像之前灵光一闪的顿悟,从他嘴里说出了某些仿佛是哪里引来的格言一般的东西,你听着很耳熟,可是好像还没有人真正对你讲过 。它们掺杂在无聊的总结陈词中,然而听过了这一整夜的倾诉,你最终只记得了这一句 。活着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答案是,什么都不是 。
聊聊活着这种行为吧 。
第一次农业革命后大规模人口增长让更多的人类享受到了在人间的乐趣(姑且算它是乐趣吧),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人,什么是情感,只能借乎宗教神话来表达 。活着对他们而言就是效忠所在地区的政治单位和家庭单位,而不是像梭罗那样一叶舟一片湖飘荡一生的浪漫主义 。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脑体分工,哲人们出现了 。他们首次抛开宗教和神话用自己的脑子和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何为活着?我相信他们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时会和我们大家一样,注视着自己的双手看着他血液的流动为自己的身体而自豪,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而幸福,恋人的嘴唇靠在一起如胶似漆的温存 。这也许是原始形态下的自由人所能想到活着的极限 。哲人们突破了这一点,告诉我们,拥有知识、美德、幸运才是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