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读书心得怎么写?( 五 )


(3)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
五、当堂训练
尝试着背诵第
一、二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天气晴朗,春风和煦,不可不谓之“良时”;会稽山阴,清幽兰亭,茂林修竹,山环水绕,不可不谓之“美景”;时贤名流,志趣相投,不可不谓之“贤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不可不谓之“雅事”;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不可不谓之“乐心”:这实在是人生之乐的极致 。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美谈佳话 。千年以降,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些文人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 。
七、预习作业
1、预习第
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
2、如何理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潺潺,胜友云集,曲水流觞,泼墨挥毫,赋诗饮酒,不亦乐乎!可作者的感情怎么变成了“痛”呢?他由眼前的美景、盛会想到什么了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二段,看看作者的心思到哪儿去了 。
二、研习第3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二段,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一:请合上课本串讲本段大意
提问二:这段话作者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提问三:作者为何而痛? 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 。
2、诵读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以理论为主,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 。末句以降调慨叹语气收束 。请按照上述提示,每组选代表诵读
三、研习第4自然段
1、熟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
这段议论中包含感情,请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问题:(1)当前士大夫的人生观是怎样的? (2)你认为作者赞同他们的人生观吗?为什么?
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会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 。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