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读书心得怎么写?( 六 )


2、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 。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
3、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
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四、探究性训练
1、有人认为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他的生死观,是他的旷达性格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事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你如何理解呢?请发表你的观点 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屡屡发生 。士大夫自危而无奈,寄情山水,啸傲山野,思想消极,行动无为,感觉生命就像浮萍之于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是哪里,生死无常 。于是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所谓“一死生”“齐彭殇”,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即玄理之一 。受社会思潮影响,东晋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出世入仙的情调很浓,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
在这种背景下,王羲之在文中描绘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能批判当时盛行的虚无思想,实际上就是眷念人生、热爱生命的表现 。他在书法上的执著努力和卓越成就也是对抗人生虚无的体现 。诚所谓“消极其表,执著其里”,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
小结: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知人论世,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利器 。
2、学生列举“古今文人论生死” 。例举摘要: 1.2.3.4.5.6.7.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从人生意义来讲)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人生意义来讲)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从人生意义来讲)
史铁生:“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从生命规律来讲)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坦然面对) 庄子:鼓盆而歌(齐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