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实习自我鉴定(26)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流程 。在听课之后又该思考加入这堂课是我自己上,又该怎么设计,进行前后对比 。
第三周,由于在大学期间有充分的准备,对于教师技能这一块也比较自信,所以在听课一个礼拜后就开始上课了 。在附中,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每一次上课时都要进行试讲 。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听队友的课—写教案—试讲—修改—上课,这样反复练习,完善 。直到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练到烂熟于心为止 。即使这样,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平时没有学过,也没有料到过的问题 。毕竟试讲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 。
对于上课,我我一下几点体会:
第一,由于信息技术是在机房上课,游戏及其他等的因素对学生的引诱力比较大,因此很难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经过一个星期的听课,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 。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 。所以上课时的例题一定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以及整个实习队的队友都是做得很不错的 。
第二,上课的内容一定要把握好,还要了解学生对于信息课程的掌握及记忆程度 。还记得那次我上第三节的选择结构的复习课的时候 。我本以为前几次上课的内容大家还记得很清晰 。可是,我发现,我错了 。我估计错了 。我在这堂课布置的练习是“青春纪念册” 。这个例题涉及到
好几个新的知识 。我估计学生不会做 。于是,我讲了一个差不多类型的题目 。可是,当我看作业的时候 。觉得很伤心 。没有一个同学提交作业 。对于这个,我自己反思了 。真的是我自己讲得太多了 。而学生对于这门课的重视程度远不是我所想的 。所以以后,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的内容与强度 。
第三,所有的课程要形成一定的联系 。那么,课程就会形成一条链 。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讲授起来也更加上手 。
第四,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上好一堂课不进反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 。记得上for语句循环的时候 。讲到一个题目,计算64个格子的麦粒数,并且每一个格子的麦粒数是上一个格子的两倍 。在这个时候,我给学生讲了表达式:x=2^(i-1) 。在我看来,这是很好理解的 。可是课后有不少同学跟我反映这个地方不理解 。后来,我又另外花时间才让大家弄明白 。从这一次,我懂得了 。我们认为容易的在学生眼里也许并不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