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怎么写?( 二 )


《昆明的雨》看是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画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 。作者对昆明的雨是一往情深 。其中是喜爱、留恋、怀念,是对一去不复返的时光的感叹与惆怅,更是在表达怀乡的情愫 。因此趁
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
三、品读悟情
读完文章,我们发现汪曾祺的散文有美景,美食,美事,还有什么美?
我们来听听名人对汪曾祺的评价:
当你读他的散文时,就好像在听一位老人唠着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仅是这样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肤浅了……他文章全篇的谋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标点的锻炼都是蕴含着深情的 。
——王安忆评汪曾祺散文
1.品读,合作探究
下面请大家带着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 “平淡有味”的语言 。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河东新凤凰,我是朗读者】 我们组选择的语句是:
(请以朗读者的身份,读出你喜欢的语句)
【分享凤凰美,共品读书味】 小组发言人分享讨论结果:
(请用最美的语言为你们喜欢的句子写一句颁奖词)
【走进多彩凤凰 聆听不同声音】 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断地朗读、玩味 。充分利用课后的阅读提示及课文旁的批注(本文没有) 。在课堂上既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沉浸于课本好好”读”、个性地“读”,又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有目的地“读”,从而做到收放自如 。为了引导学生动情地品味语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用心设计了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
2.方法指导伴前行
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呢,表达对昆明的喜爱和想念之情 。可怎么样才能写出这些情感呢?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
——清·刘熙载
说说你的理解,以小见大,我们要表达一个大的主题时往往借助一个小小的事物来作为载体 。
下面,我想问,雨季之精神写不出,以什么写之?
师:对,用雨季中的景、物、人写之 。
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写出了雨中的点点滴滴,看似散乱,东一笔西一笔,但无一不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 。
我们通过学习《昆明的雨》后,了解到了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以及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