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昆明的雨》教学设计怎么写?( 四 )


七、推荐阅读
读到这儿,如果你还想念他淡而有味的文字,课后老师推荐大家阅读这两本书:
《人间草木》
《故乡的食物》
(设计意图: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读书 。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主题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以海量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素养,
以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附: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导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
2.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
3.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
【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 bā) 鸡 (zōng) 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绿釉(yu) 密匝匝(zā)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
鲜腴:新鲜肥美 。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
方比:比较、对比 。
扳尖:一种鞋子式样,呈船形,鞋头尖小而上翘 。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
3.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 。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
【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 。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 。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
3.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跳读课文 赏析语言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