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讲诗词讲得怎么样?( 四 )


”叶嘉莹说,古典诗词这么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 。
”从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将近70年,甚至在她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过 。
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
(4分)[答案] ①老迈年高;②饱尝活着的痛苦民艰辛;③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
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
(4分)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
(4分)[答案] ①点出了叶嘉盈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
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一生奔波为诗词”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
(6分)[答案] ①“一生奔波为诗词”概括了叶嘉盈的生存状态;②让读着体味“一生奔波为诗词”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回味 。
关于《叶嘉莹说初盛唐诗》的诗人 叶嘉莹,号迦陵 。
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
叶嘉莹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将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 。
这三类不同风格的词,同样具有一种属于词体之美感特质,叶嘉莹对于这种美感特质在词体的演进中,对于歌词之词、诗化之词及赋化之词不同体式的词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
1927~1928年,即叶嘉莹3、4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叶嘉莹背诵古诗,认识汉字 。
1930年,6岁的叶嘉莹就随家庭教师读《论语》,9岁考入笃志小学,一年以后,以同等学历考入北平市立二女中 。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开始了叶嘉莹的教学生涯 。
叶嘉莹以她出色的才华,同时被三所中学聘为国文教师,深受学生的爱戴 。
1966年,叶嘉莹被台湾大学赴派往美国讲学,先后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
嘉莹教学与研究领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叶嘉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国学者之一
叶嘉莹为什么叫先生 出于对其知识、修养和社会贡献的尊敬 。
叶嘉莹,1924生 。
华裔加拿大学者 。
号迦陵 。
北京人 。
幼承家学,喜唐诗宋词 。
1941年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大学毕业后,当过中学教员 。
1948年举家迁居台湾 。
先任中学教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等校 。
1966年应聘赴美国讲学 。
后入加拿大籍,长期担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教授 。
1977年以后多次到中国访问,并应聘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古典诗词 。
著有《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灵鳛词说》(与缪钺合作),以及《唐宋词十七讲》等 。
叶嘉莹先生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叶嘉莹有机会阅读了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与西方学者的交流,更推动了她在这一领域的深入,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贡献 。
叶嘉莹先生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将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 。
这三类不同风格的词,同样具有一种属于词体之美感特质,叶嘉莹对于这种美感特质在词体的演进中,对于歌词之词、诗化之词及赋化之词不同体式的词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
...
古曲诗词让人心不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人员刘芳天津报道 八十大寿的时候,有人问叶嘉莹,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八十呢?几年之后,她终于找到庄子的一句话作为答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年逾85的叶嘉莹从身后书架中拿出一套尘封已久的DVD来,正色道:“现在我最大的愿望是谁能有勇气,拿这套录像去电视台播,就当做个实验,看看古典诗词还有多少人愿意听 。
” 录像内容是1987年她于国家教委礼堂做的“唐宋词系列讲座”,共计十讲,每讲两小时 。
视频全无各种声光电效果,镜头几乎从头到尾对准讲台,以最简单的方式留下最原始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