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故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如何写?( 三 )


结束语
教师想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还需要从教学方法上寻找创新与突破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 ,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素质、理解能力 , 与教材知识、思想品德相结合 , 在故事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 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转化为更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的故事学习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教学发展规律、跟进时代脚步 , 以求引起学生更多的共鸣 , 与学生相互促进、使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更有意义和价值 。
参考文献:
[1]鲍丹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 , 20xx.
[2]赵俊飞.基于故事教学法的小学英语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 20xx.
[3]孙巧玲.幼儿教师应用故事教学法的质性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 , 20xx.

新形势下故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如何写?


“一例到底”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059-02
2011年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 指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 , 这就突出了举例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举例作为沟通理论和学生生活的桥梁 , 能有效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 教师更多的着眼于单一知识点举例的典型性 , 而忽视了课堂的系统性 , 整节课下来 , 满满的都是案例 , 学生头脑里更是一片混乱 。如何既发挥举例教学的优势又避免过多案例导致的思维混乱 , “一例到底”教学法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
一、“一例到底”的含义及意义
“一例到底”教学法是指一堂课中 , 以一则典型案例或材料为主线 ,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多个情景 ,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 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激发情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一例到底”教学法的“一例”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话题等 , 教师的教学围绕“一例”展开 , 最后达到的效果是通过“一例”将整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 。
“一例到底”以“一例”代替“多例” , 避免了可能的审美疲劳 , 有力增强了教学实效 。传统的多案例教学为了突出举例的典型性和针对性 , 通常是一理一例甚至多例 , 所以一节课下来 , 教师需要给学生展示多个事例、呈现大段的文字材料 。这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