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故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如何写?( 四 )


一、案例堆积 , 学生产生视觉和精神疲劳 。
二、学生更多的被精彩的案例所吸引 , 从而落入哗众取宠的境地 , 使教学偏离目标 。“一例到底”教学法以“一例”代替“多例”并贯彻始终 , 有效避免了因案例过多产生的审美疲劳 。同时 , 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推动事件情节的发展 , 这就能使案例紧扣教材内容 , 避免了多案例教学中案例与教材内容“两张皮”的现象 。
“一例到底”避免了多案例教学导致的逻辑混乱和层次模糊 , 使课堂更加紧凑 。一理一例、一理多例的确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单个知识点 , 却忽略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 一堂课后学生头脑中是“一盘散沙” , 而“一例到底”教学法就能有效克服这一弊端 。在“一例到底”教学方法之下 , 教师不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或选取相应的情景 , 以实现案例的典型性 。同时 , 还能将全部的教学内容有顺序和逻辑层次的浓缩于一例中 , 以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推动教学进程的发展 , 从而使课堂更加紧凑 。
二、“一例到底”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一)分析教材
教材无论在何种教学方法中都居于核心地位 , 各种教学法都必须围绕教材展开、为教材服务 。运用“一例到底”教学法 , 首先也要分析好教材 。分析教材最重要的是理清教材的脉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和层次关系 , 同时还要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选自山东人民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项目 。本项目的核心词是“财产” , 围绕其展开了“财产的保护”和“财产的继承”两块 。两者的联系体现在:保护公民的继承权 , 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 。在“财产的保护”这一目又拓展出
1、私有财产权及其体现;
2、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手段;
3、法律只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
4、公民依法保护私有财产的措施 。在“财产的继承”这一部分又包含继承法的基本知识和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两方面的内容 。
(二)设计案例
“一例到底”教学法是“一例”贯穿始终 , 所以案例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案例设计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案例要具有综合性 , 要能涵盖所有知识点;
2、案例要具有典型性 , “一例到底”教学法选取的案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 , 但无论哪种类型都必须保证所选的案例能较好的说明教材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