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如:“天上鹊桥相会 , 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以此句过渡 , 引导学生学习后两句诗 。“透过这两句诗 , 你似乎又看见了什么画面呢?”有的说 , 我似乎看见了:家家户户仰望星空 。是啊 , 家家户户的姑娘都出来了 , 这是何等的热闹与壮观啊!有的说 , 我看见了姑娘们在对月穿针;也有的说 , 我看见了她们穿的红丝线很多条 。这时我相机抓住“几万条”“尽”等 , 让学生具体体会红丝线的多 , 体会姑娘们的一双巧手 。借着淡淡的月光 , 要把红丝线从七孔或九孔针穿过去 , 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 可见少女们心中的愿望又是多么的强烈啊!在反复品读想象中 , 学生渐入诗境 。
三、一“望”悟诗情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 , 耐人寻味 , 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 , 变得出无穷的花样 , 装得进无限的内容 。”我利用课外“织女”的知识拓展 , 学生了解到织女是一位聪明、美丽、善良、心灵手巧的人 , 有了这作铺垫 , 学生马上领悟到 , 人间的姑娘对月穿针是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拥有“聪明、美丽、善良”更重要的是拥有一双“巧手” 。“是啊 , 在男耕女织的社会里 , 如果你有一双巧手 , 那你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没错 , 幸福的生活 , 是人们心中的希望 , 期望 , 渴望 , 盼望……这也是人们的共同愿望 。因此 , 才出现了“家家乞巧望秋月 , 穿尽红丝几万条”这样的画面 。
趁机让学生读《乞巧歌》:
乞手巧 , 乞貌巧;乞心通 , 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
这样一读 , 学生更深一步明了 , 原来除了心灵手巧 , 还有许多东西 , 许多美好的愿望值得人去乞求 , 值得人去追求 。这样层层深入走入诗境 , 走进诗人 , 走进诗歌 , 读懂 , 读通 , 读透诗歌 。
四、一“情”诵诗文
朱熹曾说过:“诗须沉潜讽诵 , 玩味义理 , 咀嚼滋味 , 方有所益 。”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 , 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 , 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 , 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 , 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 , 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融入我们的“情”读出我们的味 , 共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又何尝不是一件乐事呢!“带着我们的喜悦、激动以及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再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吧?”于是学生跃跃欲试 , 听得出他们是将自己的理解给读出来了 , 他们不仅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 。这时 , 再配上轻柔的音乐 , 让学生陶醉在古诗的意境中美美地诵读古诗 , 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