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诗歌不是无情物 , 字字句句吐衷肠 。”作为古诗教学 , 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 , 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 , 从而受到感染 , 激发浓厚的情趣 , 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
《乞巧》是人教社新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 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乞巧教学反思 , 欢迎阅读参考!乞巧教学反思1中国古诗源远流长 , 内涵丰富多彩 , 其中 , 唐代诗人林杰所作的《乞巧》就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该诗浅显易懂 , 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这个神话传说故事 , 但作者要借这美丽的神话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愿望和心境呢?则要教者巧妙地引导学生到古诗中去寻找答案了 。为此 , 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尝试 。
一、反复吟咏 , 诵出滋味
“三分文章七分读” , 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 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 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 , 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 , 我对“读”作了多方面的设计 , 有范读 , 吟诵 , 个别读 , 齐读 , 小组赛读 , 引读 , 边读边议 , 边读边评等 , 课堂诵读层次分明 , 学生一遍遍地读 , 重复的是文字 , 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 。有的地方为了突出诗情诗境 , 还强化读 , 采用“一读、再读、三读” , 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 , 从而受到感染 , 激发浓厚的情趣 , 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 , 更会自主的去读 , 也会读得更动听 , 读得更动情 , 读得更感人 , 读出其中滋味 。
二、创设情境 , 激发想象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 。教学中 , 我运用音乐、图片、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 使学生读得入情入境的同时 , 还在诵读中帮助引导学生 , 通过联想和想像把诗中的文字转化成画面 , 转化为生活场景 , 使学生置身其中 , 深刻地体会诗句的情味和意蕴 。例如 , 我呈现教材中“天上”画面 , 让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 借助音乐渲染气氛 , 激发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情景 , 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等 , 最后还请学生大胆地与织女对话 , 启发学生吟诗明志 , 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 , 体验乞巧的民俗 , 学生从中借诗咏志 , 借想象抒情怀 , 使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