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律诗词( 二 )


一官驰负担,五斗代茎获 。
看山未害廉,尘迹讵可削 。
倦鸟争暝树,短景转修阁 。
一来固未厌,再至良不恶 。
明日复命驾,便道过龙鹤 。
(5)陆游《比得朋旧书多索近诗戏作长句》庭下讼诉如堵墙,案上文书海茫茫,酒酸朒冷不得尝,椎床大叫欲发狂 。
故人书来索文章,岂知吏责终岁忙 。
寒龟但欲事缩藏,病骥敢望重腾骧?日曛稍退凫鹜行,小山丛竹堂东厢 。
呼儿深炷铜炉香,楚骚为我祓不祥 。
二、牢狱之灾 诗人做官后,因为直言犯谏而入狱的例子并不少见 。
唐朝诸多著名诗人如骆宾王、李白、王维都没少受牢狱之苦;两宋以文立国,但偏偏就是在这样的朝代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狱 。
1、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
这首《在狱咏蝉》起笔便是典故 。
“西陆”指的是秋天,《隋书·天文志》里有“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之语 。
相对仗的,“南冠”指囚徒,用的是楚囚的典故 。
《在狱咏蝉》中,西陆和南冠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用得如此传神,可见牢狱也没能困住骆宾王浓浓的诗兴 。
2、沈佺期,因受贿入狱,但他写的《同狱者叹狱中无燕》却是为另一个入狱的同僚写的 。
何许乘春燕,多知辨夏台 。
三时欲并尽,双影...
语文仿写诗词展开全部 出律:诗词格律术语,多用作诗词对联的平仄上 。
对仗工整,不得出律犯拗 。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
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 。
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 。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
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
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
马蹄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句脚规则,一是句中规则;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称为正格,相同者称为变格;句中平仄没有正格与变格之分 。
知道了什么是律,那“出律”就不难理解了,不符合联律的句子就叫“出律”
为什么有的人一看别人写的诗词就知道是否出律?格律,指一系列中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 。
中国古代近体诗、词在格律上要求严格 。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
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
·用韵: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 。
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 。
·平仄:汉语有四声,即“平上去入”,阴平、阳平皆为平声,上去入统为仄声 。
·律句: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 。
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 。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
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