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沧浪诗话认为诗词( 三 )


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诗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
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
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
清冯班不满其说,撰有《严氏纠谬》一卷 。
今人郭绍虞有《沧浪诗话校释》,为各家注中最详备者 。
沧浪诗话》评唐诗“唯在兴趣” 。
()A对B错历史渊源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 。
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合25人 。
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 。
诗派中并不都是江西人 。
后被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 。
稍后曾纮、曾思等人也被补入江西诗派 。
艺术风格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
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 。
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
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
代表人物 黄庭坚(1045-1105)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有很大影响 。
他的诗歌理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诗歌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诗人论以及诗的境界、风格等都有所论及 。
但是主要还是诗歌创作论范畴 。
其宗主黄庭坚倡导求新求变,要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
这种思想也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 。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
他主张多读前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技巧,同时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
他极力推崇杜甫,把晚期杜甫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 。
他的尊杜观点最能体现宋代诗学的时代精神 。
他主张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作积极的借鉴 。
他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
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
故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
”虽然如此,但一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试派也不满与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 。
平淡质朴,精光内敛,体现出黄诗的老成境界 。
由此可见平淡之美是宋代诗坛的整体性追求,黄庭坚的创作道路也是以此为终极目标的 。
陈师道(1053-1102) 也是苏轼门下的重要诗人,为苏门六学士之一 。
他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
因不满新学而不应科举,至35岁时才由苏轼的举荐而任州学教授 。
他视苏轼为师长,曾不顾朝廷禁令私自离境为出守杭州的苏轼送行 。
但陈师道作诗的方式的“闭门觅句”式的苦吟,与苏轼挥洒自如的方式迥然不同 。
所以他写诗并不学苏,而以同样重视推敲锻炼的黄庭坚为师,自称:“仆于诗,少好之,老而不厌,数以千计 。
及一见黄豫章,尽焚其稿而学焉 。
”(《答秦觏书》)虽说陈师道的诗最终自成一体,但毕竟与黄诗有一层渊源关系,因此他和黄庭坚并称为“黄陈” 。
陈诗运思遣词都很有工力,但字面上已洗净风华绮丽 。
这正是宋诗以平淡为美、以思理见长特色的一种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