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九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橡皮筋、木梳子 。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媒体应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师生共同欣赏一段音乐和一段噪声,请学生谈谈对这两段音乐的感觉,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是声音给人的感觉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播放音频学生仔细听两段音乐,讨论并说出对这两段音乐的不同感觉 。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两组音乐:
1、响度不同的同一首歌;
2、音调不同的同一首歌;启发学生找出他们的不同,分别引入响度、音调的概念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响度、音调的不同?是什么因素影响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不同 。播放音频 学生欣赏并找出这两组音乐的不同之处;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响度不同的声音和音调不同的声音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探究实验
音调和响度教师播放准备好的2个动画,一个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一个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组进行探究影响声音的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师巡视并了解学生的探究活动,适时给以点拨、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播放动画学生观看动画,分组进行讨论,应用教师提示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可以跟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 。探究完毕,学生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并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
物体振动快慢不同,产生的音调也不同,从而引入频率的概念,再由人耳听到的声音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课件显示声音的波形 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音?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音色 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声音我们还能区分吗?师生共同听两段音乐并说出如何区分的,从而引出音色 。多媒体播放音乐 。(小游戏)前排指定一位同学不许回头,后面的同学指到谁,谁说一句话 。让前排指定同学判断是谁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