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八 )


②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③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
③教师提问:响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吗?(学生思考、猜测 。)
④师生小游戏:教师小声说一段话,后排学生不知所云,而前排学生能准确说出 。
⑤学生得出: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加以说明)
⑥师生归纳总结:影响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是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 。(板书)
3、探究什么是音色
(1) “猜乐器”:播放用不同乐器演奏的歌曲,让学生指出不同的乐器 。
(2) 学生小游戏:让后排的几个学生说同样的话,前排学生不回头指出说话学生的姓名 。
(3) 教师提问:你凭什么区分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同学?得出: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特色叫音色 。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
知识: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
能力和技能:
了解示波器在展现乐音特征中的特殊优势 。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声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自然现象,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这需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讲究艺术性的学习和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来讲这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仅有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还有频率、超声波、次声波等概念,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对学生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让学生能欣赏带有声音的动画,还亲自动手用器材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利用多媒体采用分工协作探究,每组独立进行探究,而对于实验记录的数据和现象运用多媒体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最后学生通过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完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本位”的精神,同时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