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


通过这次教学 , 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和课堂经验的不足 。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 ,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 将陶罐、铁罐拟人化 , 围绕铁罐奚落陶罐以及时间流逝后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铁罐却腐蚀消失这两个事件来写 , 并通过描写陶罐、铁罐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出两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 从而引出要正确地待人事物的道理 。根据学习目标 , 我特将此课分为五个环节来进行 。
一、词语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 , 第一 , 复习本课重点、易错生字新词 , 采用开火车的形式 , 再由全班齐读一遍加以巩固 。第二 , 是从文中找出“骄傲、傲慢、懦弱、轻蔑、谦虚、奚落”等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 旨在让学生从中理解词语意思 , 与之同时考虑到三年级阅读中也经常出现“根据文意填空”此类型的题目故特意设置这一部分 。而在课堂里面 , 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现较为积极活跃 , 避免了直接展示词语和解释的枯燥 。
二、文意
让学生朗读课文 , 概括文意 。朗读前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对话的语气 , 为之后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做准备 。在指名生回答后 , 我特意让其他同学分别对概括的同学进行点评 , 让他们学着自己发现、自己评价、自己修正 。
三、性格
让同学们着重找出对陶罐、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 , 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分为“议铁罐”和“议陶罐” 。并总结出铁罐的性格特点“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蛮横无理和自以为是;陶罐的性格特点友善、谦虚而不软弱、宽容和善良 。这一部分 , 学生基本都能找得准 , 并且说得很贴切 。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顺势讲解了提示语在中间 , 对话在前和后的情况下标点符号的运用 。在最初设计时 , 是打算把标点符号空出来让学生补充来引起注意 。但又考虑到出示老师总结的体现性格特点的句子后是全班齐读PPT , 这时如果没有标点符号就会令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容易混淆 , 因此最后只是把那些标点标红 , 再直接提问”为什么老师要标红?”而实际上 , 学生在刚刚接受完铁罐性格的朗读后 , 一时半会没能跟上节奏 。因此这样的提问显得太过突兀 , 让学生来不及反应过来 。过后思考发现 , 把对话提示语以及标点的运用放在朗读前提示会更自然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