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语文说课稿( 八 )


4.开展辩论赛 。把学生分成三组:正方:万事万物都是变化 , 反方:万事万物都是永恒的 , 裁判 。
利用辩论赛 , 减少任务量 , 加大课堂的容量 。这一部分重在提高学生研究分析能力 , 通过研究性学习 , 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锻炼 。
4.结尾段感情如何?
客心悦诚服 。心情更加喜悦 。“喜而笑”“相与枕藉” 。
5.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
(1).结合背景分析 , 讨论理解 。“主”“客”实为一体 , 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进一步发问“本文的旨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 。这是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关键 。明确: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哲理 , 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 。
(2).进一步发问:“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引出赋的特点 。理解本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写法上:“主客问答”“抑客伸主” 。形式上:句式对衬整齐 , 声律和谐押韵 。对第二点 , 通过指导 , 学生诵读体味 。
6.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
(1)、全文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 , 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第一段重在写景 , 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 , 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
(2)、结合具体段落 , 找出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和段落以及标志情、景、理三者转换的语句 , 品味感受 。
3.请学生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找出与课文中相应的信息点 。(用多媒体出示《念奴娇赤壁怀古》) 。让学生再次体会苏轼乐观、旷达的胸怀 。
比较阅读 , 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师生互动 , 互相交流 , 通过理解探究走进作者的心灵 。)
(四)、评价苏轼
你赞同苏轼这种面对不幸的态度吗?你怎样看待他的这种人生态度?
(五)、走出苏轼
听苏子一席言谈 , 我们心中对跨越苦难、不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当我们生活中再次遇到不幸时 , 我们又会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