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幸福教育的古诗词( 六 )


党和政府为人民,合作医疗顺民心;从此生病不愁治,欢乐农家享太平 。
全民防治传染病,分类指导快反应;应急预案保安宁,隐瞒谎报罪加刑 。
疾病传染要人命,疏散隔离法规定;控制饮食和水源,拒绝配合强执行 。
非法行医害人民,坑蒙拐骗药不灵;小病瞎医成重患,懊恨已迟毁家庭 。
假药害人有教训,广告吹牛莫轻信;生病不到医院治,灾祸缠身不留情 。
自购药品要当心,品名规格需看清;产地批号和日期,疏忽马虎送人命 。
疾病预防要抓早,定期检查莫忘掉;饮食卫生须注意,幸福安宁乐淘淘 。
水法大家都来学,依法用水要掌握;保护资源莫忽略,有偿使用讲节约 。
水利工程要维护,基础设施常巩固;破坏犯罪触法度,依法照章定严处 。
河道堤防严管理,占用手续要完备;未经批准莫作为,私控乱建都犯罪 。
国家保护水资源,植树种草顾长远;蓄养水土防流失,改善环境治污染 。
旱来万物似火灼,暴雨洪水更凶恶;拦河靠坝构建筑,事到临头自勒索 。
水源枯竭生存难,五谷不长没三餐;六畜断绝起祸患,保水防污莫等闲 。
用水需缴资源费,用于管理修水利;法律规定有标准,拒缴拖延无道理 。
拒缴拖延欠水费,责令限期交到位;逾期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近五倍 。
小学语文书三年级下册里的古诗咏柳贺知章《咏柳⑴ 》 唐·贺知章 碧玉⑵妆成⑶ 一树⑷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二月⑺ 春风似⑻ 剪刀 。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 。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
⑶ 妆成:装饰,打扮 。
⑷ 一树:满树 。
一,满,全 。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古诗今译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
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