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引领与探索_高中议论文怎么写?( 三 )
[问题预设:学生会忽略从动作和肖像角度分析,教师要注意引导 。]
C.师小结:从大家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屈原坚持政治理想,洁身自好,在折节保身和舍生取义的对立中,以坚定的抉择,显示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
2.渔父其人
教师布置任务:
预习过程中,同学们对渔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下面,我们4个人一组,结合相关语句探究渔父的人生态度(讨论中产生的疑难文言字词,教师板书) 。
要求:①组长调控交流,准备汇报;②积极参与,高效讨论,整合智慧!
B.生汇报讨论情况:
①“圣人……推移”:圣人不拘泥于形式,而是根据事态的发展而改变自己处世的态度,可见渔父顺其自然、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 。
②“世人皆浊……自令放为”:“扬”是“扬起、掀起”,掀起波浪 。看似劝屈原与世俗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但结合末段的歌词来看,更像是对屈原的一种劝慰、一种试探,也可以理解为要屈原把自己包装得与众人无异,从而保全自己,即“大隐隐于朝” 。
③沧浪歌:“沧浪之水”象征社会,清,社会清明;浊,社会黑暗 。社会清明就做官,兼济天下;社会黑暗,就超然物外,以独善其身 。既保持了自己高洁的品质,又珍惜了宝贵的生命,可见渔父顺势而动,善于保全自己 。
④“莞尔”:屈原不听他的忠告,他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表现了渔父作为隐士的超然姿态 。
[问题预设:学生对渔父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可参考以下提示:
①“子非三闾大夫与?”一句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翻译为“您”,流露出对屈原的极大同情和无比尊敬,并非幸灾乐祸、嘲讽 。
②孔夫子曾赞美卫国的大臣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很聪明,在国家政治昏暗时就装糊涂 。由此可见,渔父处世态度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息息相通的 。是一种在一定原则下顺势而行,待时而动的人生态度 。]
C.师总结:渔父是一位对社会现实有透彻认识、对人生有准确定位的隐者 。主张与世推移,自觉、主动地随着世事的变化而改变自己——不是被迫,也不是无意识 。而且,这种改变又不是无原则的,顺势而行、待时而动 。顺势而动、善于保全自己的渔父“遂去,不复与言”,显示了两种人生态度的对立,道不同不相为谋,从此分道扬镳 。
3.分角色朗读,听录音比较,再齐读 。
提示:渔父的语调既有对屈原的关切劝慰又有不强求的悠长淡然;屈原的语调沉郁悲愤,又不失豪迈决绝 。
[问题预设:情感仍然不足,轻重缓急把握不到位,教师要肯定其进步,也要督促其课后多读]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同时能够深入而具体地把握文本 。在笔者教学经验,学生对渔父有极浓厚的研究兴趣,因此笔者设置了以四人为一组的关于渔父人生态度的讨论,讨论中如果同学们产生思想上的碰撞或者另外一些困惑,比如渔父的身份,可以设置二次讨论,以便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锦集
- 三金|三金算彩礼还是算赠与
- 人与人最舒服的关系:降低期待
-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思维模式
- 筐出未来-过去与现在
- 《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的读后感大全
- 美丽心灵
- 孔子与论语读后感100字
- 《弗洛伊德的躺椅与尼采的天空》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