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反思( 五 )


3.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 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 , 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 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 , 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 , 
笑声越多越好 , 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 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 , 指向不明 , 为讨论而讨论 , 以问代讲 , “双向交流”太多太滥 , 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 教学过程匆忙零乱 , 缺乏整体性 。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 , 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4.电脑代替“人脑” , 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 , 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 提高兴趣 , 扩大知识的信息量 , 启迪思维 , 提高效率 。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 , 替代了小黑板 , 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 , 视听图画晃动频繁 , 学生眼花缭乱 , 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 , 课件只是一种点缀 ,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 。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 , 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
5.“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 , 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 , 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 , 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 , 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 , 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 。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 , 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 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 , 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 , 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 , 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6.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