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创新( 五 )


既点明了时节、地点和环境,又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非常自然的垫铺 。
后面的词句由“看”字领起,连贯直下,一气呵成 。
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 。
远近高低,全收眼底 。
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 。
这是主客观的统一,更是独抒性灵的个性色彩的浓重铺染!一“争”一“击”一“翔”,充盈着剧变之动、拼搏之力 。
眩目的秋色也化静为动,透视着顽强的生命动力 。
首先是程度之深,:山红是“红遍”,江碧是“碧透”;其次是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论;第三是情绪之烈:红绿两种颜色争辉,船只竞相前进,鹰与鹰较量,甚至连水里的鱼也要与雄鹰比试 。
当然,这是词人将自己的激情注入万物,使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作者的个性色彩 。
特别是“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化实为虚,兼类而及,将意境升华为深邃莫测却又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闪射出哲理的光辉 。
文人对四季的变演极为敏感,但各人对同一自然现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式等等都千差万别,因此所发出的感慨也不一样 。
历代文人对秋的描写大多是悲秋、伤秋的意蕴,唯独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唱出了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然而相形之下,毛泽东这首词更其壮美,更其阔大 。
他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求魂-到底是伟人 。
纵观全词就足以看出毛泽东学古不泥古,继承更超越的禀赋和情怀 。
走笔至此,词人的笔陡一转弯,化景物为情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你想过吗?他想过吗?其他的伟人想过吗?没有 。
但毛泽东想了,也问了,这是“天问”,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要知道,毛泽东当时仅32岁!上段写的是“今日之游”;描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下段则是回忆“昔日之游”,表述的是小“我”同一个激进的群体发生的关系 。
一个人独游多少有点孤寂感,当年同朋友结伴来游,生活是多么充实多么丰富 。
长沙,在词人的人生旅程中,是社会生活的初始舞台,又是革命斗争的壮丽舞台 。
“峥嵘岁月稠”正是对昔日学习、战斗审核的高度艺术概括 。
词人的注意力不在游戏山水,而在对历史使命的指点,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判断,对中国革命领导权的等问题的思考 。
在忆起往昔岁月时,感情之水顿时形成了拍天的江潮,因而接下来是以“恰”字引起的六个短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随着词句的展开,情感越来越激越,迸出了一句惊天动地、振聋发聩的强音:“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词人的气慨多么的豪迈,气势多么的磅礴 。
而词的结尾则意味深长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问句,呼应了上片的一问,也回答了上片的问题:正是这些“到中流击水”的英豪,代表着“主沉浮”的新生力量 。
全词至此,令人思索不已,回味无穷 。
满江红【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
【简析】陈廷棹云此词:何等气慨!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
“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
塞下曲六首 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临江王节士歌 李白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
结袜子 李白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
行路难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上李邕 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近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传承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胡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经典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