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客家话粤语

古诗词客家话粤语

客家话难学还是粤语难学?展开全部粤语是唐宋时期的汉语(那时期的普通话),《唐韵》是唐朝长安的官话;《广韵》是宋朝的汴京官话,这两种官话基本上保留在语粤里,客家话,是靠后南下广东的中原汉族人的语言(亚于现代河南话和 粤语的中间的一中语言 。
)读古文 读古诗词,无论用粤语 或用客家话读,都比普通话读得流畅 。
客家话难学还是粤语难学? 划分标准各不相同,要综合考虑.比如丹麦,瑞典,挪威,这几个国家的人说的其实是同一种语言,在古代也曾经一度结成联盟,但是由于是现在三个独立国家,语言也被划为各自独立的丹麦语,瑞典语,挪威语.再比如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波斯尼亚语,其实也是同样的语言,但是所使用的文字不一样,信仰的棕教也不一样,他们被分成了三个民族,语言也被划分为三种语言.按一般的标准,不能通话的语言就应视为各自独立的语言,闽话、粤语等南方方言和北方官话相互之间在口语上其实是不能直接通话的,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又使用同一种文字.语言在历史上又有相同的来源.再加上大一统的国家正治需要,所以被划在了同一种语言里.
为什么说粤语是最接近古汉语的? 从古代诗歌可以看出粤语是传承于正统古汉语-中原雅言其实古代诗歌 不但要押韵 而且平仄对仗非常严格比如五言绝句王之涣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格式是仄起首句不入韵押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
普通话念不但韵脚不押韵 平仄声也完全出格了粤语中“流”和“楼”是同音[lau] 普通话分别是流[liu] 楼[lou]这首诗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其使用两个对偶句组成一诗 两个对偶句之间用 “流” 和“ 楼”这两个同声字连接成诗 对偶句对平仄的对仗最严格一般唐律诗平仄只需要按照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即第二第四第六个字一定要按照你写的诗所属格式的平仄声 五言绝句每句诗的第二第四个字一定要按照平仄格式 。
而且对偶句是精确到每一字的平仄 。
普通话 平声为一二声 仄声为三四声第一联仄仄平平仄 对 平平仄仄平 普通话念: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第二联平平平仄仄 对 仄仄仄平平 普通话念: 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为什么普通话平仄声这么大差别 因为胡人误读汉语造成的 最明显就是仄声字入声字被大两误读成平声 入声字完全消失 所以普通话念古诗词即使勉强押韵了 平仄声也对不上号 。
下面一首唐诗最能够说明问题
古诗文要用什么方言读啊官话一直在变,如今的北方官话绝对不是几百年前的正统古音官话了,相反,南方话则保留了很多古音元素 。
虽然北方话,吴语,粤语都是汉语演变而来的 。
不过北方话丢掉了很多东西,如kpt入声,m韵尾,8调,浊音 。
吴语存有入声,但简化为喉塞音,m韵尾消失,但吴语存有8调和浊音 。
粤语kpt入声,m韵尾具存,声调甚至有9个,但浊音消失 。
古人写的很多诗句很多时候普通话不押韵,用吴语粤语则肯定押韵 。
平心而论,南方话确实比北方话更为存古,北方话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阿尔泰语系影响很大,如衍生出来的舌面音和卷舌音,这都是汉语原先所不具有的语素语音 。
读任何一篇古诗文(文言)都不适合普通话,因为它实在是一点古韵都冇 。
而用南方话来读任何一篇古诗文都有不同的韵味,以下根据语言渊源只是给出一个最好的建议 。
先秦诸子百家的诗文以《诗经》为代表,推荐用吴语或闽(南)语 。
因为吴语有浊音,那是从心底流淌出的声音,而讲普通话时,感觉像戴着面具在说话 。
一次朋友聚会后,一个福建朋友用闽南语唱诗给我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妙如天籁之音,更令人惊异的是,他居然说:我只是像平常说话一样在念白 。
闽南语有八个声调,唯一保留了魏晋甚至先秦时代的诸多语素 。
但说其是中国最古老方言吴语的衍生,但吴语在后世发展受北方话侵蚀加重,而闽(南)语则由于远离北方,且地形复杂,得幸保留了较好的古音 。
另外,越南于宋朝独立,之前阶段一度将汉语原封不动地引进,连声调都没变,因此,越南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
唐诗产于唐朝,唐朝北人因“安史之乱”难逃南方,便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民系 。
对照《集韵》《广韵》,客家话非常对其完整性,因此唐诗用客家话最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