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诗词( 五 )


其次是将文学的:康震《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赵晓岚《金戈铁马辛弃疾,李煜》,于丹《读论语,庄子》 。
最后是其他:钱文忠《玄奘西游记》你非要排名的话:我的顺序是王立群,蒙曼,袁腾飞,易中天,阎崇年,于丹,钱文忠(顺序不分先后)我非常爱看百家讲坛,有关于百家讲坛的问题,请尽管问我别客气!如果认为我的解答符合你的心意请点赞同吧!...
鲁迅的野草集的文学评论孤寂的心灵独语论文摘要: 《野草》是鲁迅先生最为难懂的一部作品,《野草》揭示的是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是先生那个迷惘的时代孤寂的心灵独语 。
本文就选取《野草》中两篇最有影响而又各具特点的篇目《秋夜》、《风筝》,通过其中的景、物的分析,去聆听先生的心灵独语 。
《野草》是鲁迅先生自己最为看重的作品之一 。
如果说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让我们从中体味他对这个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批判的话,《野草》与《朝花夕拾》则向我们展示的是鲁迅先生那复杂的内心世界 。
如果说《朝花夕拾》是通过对过去生活和亲朋好友的回忆与故乡民俗风情的描述(如百草园的生趣、得到绘图《山海经》的震悚、观看《二十四孝图》的迷惑、期待看五猖会的焦虑……)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内心深处最为柔和的一面,又蕴涵深刻的忧伤和悲怆的话,那么“《野草》中的鲁迅面对的则是自己,而且仅仅面对自己,仿佛一个人对赤裸裸的自己做了痛苦的解剖 。
这是一种直视灵魂深处的表白,如同深夜里对内心的造访” 。
[1]从这样的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野草》的基本特点,为更好的理解《野草》奠定基础 。
《野草》也是鲁迅先生最为难懂的一部作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是《野草》通篇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许多作品在表面上采用了借物抒怀的写法,但又与一般的借物抒怀不一样,因为在《野草》中,鲁迅先生将这些物象都象征化了,如果缺少对当时时代背景和鲁迅先生心灵轨迹的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些物象的象征意义;其次,如前所述,《野草》揭示的是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是先生那个迷惘的时代孤寂的心灵独语,而这样的心灵独语又往往是通过一些物象来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分析《野草》中的景、物,是把握鲁迅先生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关键,这应该是我们解读《野草》的一把钥匙 。
本文就选取《野草》中两篇最有影响而又各具特点的篇目《秋夜》、《风筝》,通过其中的景、物的分析,去聆听先生的心灵独语 。
一、 《秋夜》——在夜的世界中的孤独、悲壮、彷徨、执着《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 。
本文写作的背景在鲁迅的《自序》中有这样的叙述:“《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仿佛“在沙漠中走来走去” 。
这也决定了《秋夜》中景物的感情基调,这也是理解文中夜空、枣树、落叶、小粉红花、小青虫等象征物的基础 。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表达鲁迅先生此时的心情和情感,作者选择秋夜作为背景也是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的 。
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中,秋总是与落叶、悲声之类的联系在一起的 。
自从屈原吟唱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动人的诗句,自从欧阳修写下“嘻嘻悲哉!此秋声也”的名篇《秋声赋》以后,秋总是与悲凉、肃杀、飘零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了一起 。
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鲁迅也不例外 。
在这篇文章中,秋夜的天空、秋夜下的枣树、落叶、小红花,无不浸润着秋的色彩,而这些色彩正是文中“我”的眼中所见,又无不浸润着“我”的心绪 。
本文正是鲁迅先生借这些景、物在抒写他的心灵独语 。
(一) 天空——一个黑暗而悲凉的世界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在文章的开篇,秋夜的天空是这样的:这上面夜的天空,奇怪而高 。
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 。
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
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睒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
他的口角上现着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在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
这就是“我”眼中的秋夜的天空 。
鲁迅先生对秋夜的天空似乎有某种偏爱,要深入理解天空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我们不妨与小说《药》开头对天空的描写做一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