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的古诗词

枫桥夜泊的古诗词

枫桥夜泊 古诗 1、原文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2、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3、《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 , 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 , 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
在这首诗中 , 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 , 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 , 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
此外 , 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 , 家国之忧 , 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 , 是写愁的代表作 。
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 , 可感可画 , 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 , 内容晓畅易解 。
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 , 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 。
该诗作品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 , 甚至在日本也是很有影响 。
本诗问世后 , 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 , 成为游览胜地 。
枫桥夜泊古诗全文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 , 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 , 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诗意:一个深秋的夜晚 , 诗人停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
一轮残月刚落 , 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就开始振翅呼叫 , “哇~哇~”嘶哑的声音传来 , 令人觉得无限凄寒 。
天未亮 , 正是露重霜寒时分 , 寒气穿过船舱 , 透入骨髓 。
诗人辗转反侧 , 久久不能入眠 。
于是裹紧薄被看向舱外 , 还未明亮的天空雾气依旧 。
江岸边影影绰绰的枫树摇曳着 , 和渔船上闪烁的微弱渔火相映 。
在这异乡异地 , 也只有他们陪伴诗人熬过漫漫长夜 。
此时 , 不远处的寒山寺传来“当~当~当~”的钟声 。
沉重又清亮 , 一下又一下地回荡在将亮未亮的夜空 , 撞击在诗人的心中 。
此诗以“愁”为统 , 却通篇不见“愁”字 。
只姑苏城外一桥一水、一人一月 , 飘荡摇曳的不只客船 , 还有诗人心中的“愁思” 。
千古风情 , 恍惚朦胧的意境 , 引得后人无限痴迷 。
扩展资料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 , 一说为乌啼镇 。
4、霜满天:霜 , 不可能满天 , 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 , 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 , 江指吴淞江 , 源自太湖 , 流经上海 , 汇入长江 , 俗称苏州河 。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 , 本名“封桥” , 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
6、渔火:通常解释 , “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 , 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 , 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 , 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 , 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
8、姑苏:苏州的别称 , 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
9、寒山寺:在枫桥附近 , 始建于南朝梁代 。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 , 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 , “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 , 非寺名 。
寺曾经数次重建 , 现在的寺宇 , 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 被日本人运走 , 下落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