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湖的古诗词( 五 )


【描写湖泊的古诗】作业帮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 , 在湖南省. 2.和:和谐 , 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 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 , 隐约不清 , 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 , 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 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 , 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 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 , 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 因为太阳已落 , 湖水不反光 , 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 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 , 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 ,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 , 既有描写的细致 , 又有比喻的生动 , 读来饶有趣味.
描写洞庭湖的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  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欲济无舟楫 ,  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 ,  徒有羡鱼情 。
这是一首干谒诗 。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 , 孟浩然西游长安 , 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 , 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 , 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 , 才写得那样委婉 , 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
秋水盛涨 , 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 , 和岸上几乎平接 。
远远望去 , 水天一色 , 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 。
开头两句 , 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 , 汪洋浩阔 , 与天相接 , 润泽着千花万树 , 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
望洞庭 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  白银盘里一青螺 。
翻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四 李白 洞庭湖西秋月辉 。
潇湘江北早鸿飞 。
醉客满船歌白苎 。
不知霜露入秋衣 。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 ,  洞庭湖上岳阳楼 。
可怜万里堪乘兴 ,  枉是蛟龙解覆舟 。
...
描写西湖的古诗和赏析展开全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古诗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 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 , 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 , 值得细细品味 。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首句看似突兀 , 实际造句大气 , 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 , 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 , 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 , 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
果然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 , 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 , 气象宏大 , 既写出莲叶之无际 , 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 , 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
“映日”与“荷花” 相衬 , 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