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湖的古诗词( 六 )


全诗明白晓畅 , 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 , 再叙实景 , 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 读过之后 , 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睛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一天 , 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
开始天气晴朗朗的 , 不大工夫竟阴了天 , 下起雨来 。
这样 , 饮酒未尽 , 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 , 水上波光荡漾 , 闪烁耀眼 , 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 , 山中云雾朦胧 , 缥缥渺渺 , 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
我想 , 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 , 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 , 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 , 不管她怎样打扮 , 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
简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 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
原作有两首 , 这是第二首 。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 , 西湖水波荡漾 , 波光闪闪 , 十分美丽 。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 , 西湖周围的群山 , 迷迷茫茫 , 若有若无 , 非常奇妙 。
从题目可以得知 , 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 , 起初阳光明丽 , 后来下起了雨 。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 , 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
“晴方好”“雨亦奇” , 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
“欲把西湖比西子 , 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 , 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 , 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 , 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 , 同有一个“西”字 , 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 , 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 , 不用借助外物 , 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 , 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 , 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 , 都美妙无比 , 令人神往 。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 , 从此 , “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
平湖秋月[宋]·孙锐月冷寒泉凝不流 , 棹歌何处泛归舟 。
白苹红蓼西风里 , 一色湖光万顷秋 。
湖心亭[清]·许承祖百遍清游未拟还 , 孤亭好在水云间 。
停阑四面空明里 , 一面城头三面山 。
形容“湖泊”的诗句有哪些? 1、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2、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3、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4、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5、柳暗花明春正好 , 重湖雾散分林沙 。
6、未能抛得杭州去 , 一半勾留是此湖 。
7、欲将此意凭回棹 , 报与西湖风月知 。
8、莫向西湖歌此曲 , 水光山色不胜悲 。
9、东南第一名州 , 西湖自古多佳丽 。
10、西湖创置自房公 , 心匠纵横造化同 。
1、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释义: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 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
2、卷地吹来忽不见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释义: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 , 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
3、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 那么淡妆也好 , 浓妆也罢 , 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
4、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释义: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 。
5、柳暗花明春正好 , 重湖雾散分林沙 。
——杨周的《苏堤春晓》释义:每当春风吹拂 , 苏堤上杨柳吐翠 , 艳桃灼灼 , 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