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夜 罗隐 诗词鉴赏( 二 )


《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 。
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 , “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 。
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 , 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 , 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 。
这四句如果拆开 , 就是一首七言绝句 , 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 , 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 , 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 , 另起波澜 , 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 。
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 。
从表面看 , 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 。
如果真是这样 , 那就不免堆砌 , 不免平板了 。
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 , 是有波澜的 。
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 , 由平冈看到远山 , 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 , 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 。
“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 , 其实是重要的 。
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 , 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 , 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 。
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 。
尽管是在写景 , 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 , 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 , 人的活动 , 诗才显得有生气 。
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 , 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 。
“城中桃李愁风雨 , 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 , 它又象是在写景 , 又象是在发议论 。
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 。
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 , 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 。
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 , 一定要会知人论世 。
孤立地看一首诗词...
求写作用的诗词一、天地山水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 ,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5.一夫当关 ,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6.青山看不厌 , 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7.江作青罗带 , 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8.青山遮不住 , 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
书江西造口壁》9.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10. 江流天地外 , 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11.云来山更佳 , 云去山如画 , 山因云晦明 , 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12.两岸青山相对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13.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宋.苏轼《题西林壁》14.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15.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6.余霞散成绮 , 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7.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8.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19.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20.孤帆远影碧空尽 , 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1.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古代诗词名句分类集粹(2)二、日月风雨1.峥嵘赤云西 , 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2.夕阳无限好 ,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3.暮霭生深树 , 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4.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6.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7.明月却多情 , 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8.明月照高楼 , 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9.照之有余辉 , 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10.月出惊山鸟 , 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12.人攀明月不可得 , 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13.暮雨不来春不去 , 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14.山风吹空林 , 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15.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