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外墙上的诗词是寒山子的( 三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2.《枫桥夜泊》元 孙华孙画船夜泊寒山寺,不信江枫有客愁 。
二八蛾眉双凤吹,满天明月按凉州 。
3.《送僧归山》唐 刘言史楚俗翻花自送迎,密人来往岂知情 。
夜行独自寒山寺,雪径泠泠金锡声 。
4.《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唐 方干举目时时似故园,乡心自动向谁言 。
白云晓湿寒山寺,红叶夜飞明月村 。
震泽风帆归橘岸,钱塘水府抵城根 。
羡师了达无牵束,竹径生苔掩竹门 。
5.《寄恒璨》唐 韦应物心绝去来缘,迹顺人间事 。
独寻秋草径,夜宿寒山寺 。
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伽字 。
补充:1. 《枫桥夜泊》唐 张继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2.《枫桥夜泊》元 孙华孙诗人简介:孙华孙(?―1358),又名孙华,字元实,号果育老人 。
传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一八二 。
《大雅集》辑录其诗14首,《元诗选(补遗)》录其诗15首 。
《全元文》收其文2篇 。
当时人认为“其所为诗歌,流丽清远,意出天巧,绝类王维、孟浩然” 。
《列朝诗集?小传》等均以为“永嘉人,侨居华亭” 。
然查阅贡师泰《玩斋集》、《孙元实墓志铭》 。
3.《送僧归山》唐 刘言史诗人简介: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 。
藏书家,赵州邯郸人 。
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 。
少尚气节,不举进士 。
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 。
亦与孟郊友善 。
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 。
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 。
4.《途中言事寄居远上人》唐 方干诗人简介: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 。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 。
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 。
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 。
5.《寄恒璨》唐 韦应物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
散文仅存一篇 。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有关寒山寺的古诗词展开全部 有关寒山寺的古诗词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朝代】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
枫桥夜泊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
”《古唐诗合解》:“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 。
”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