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外墙上的诗词是寒山子的( 四 )


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
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
请问有关枫叶的诗词展开全部绮罗香 红叶年代:【宋】 作者:【张炎】 体裁:【词】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
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 。
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 。
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
长安谁问倦旅 。
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 。
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 。
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
绮罗香 红叶年代:【宋】 作者:【王沂孙】 体裁:【词】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 。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
千林摇落渐少,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
【注释】:情感备至,而万物皆可为文 。
王沂孙的故国之恋在落叶、红叶、新月、春水等身上,皆可寄寓 。
此词是为赏红叶而作,意在为红叶传神,却被写得如此凄美,实则寄寓词人一片怜爱哀婉的情绪 。
“玉杵余丹,金刀剩彩,重染吴江孤树” 。
玉杵,是仙人捣药用的,丹即方士炼丹的朱砂 。
六朝、隋、唐至宋,有立春制作剪彩树的民间习俗。
“剪彩花前燕始飞 ”,“剪彩作新梅”,都是用红绡剪花,唐崔信明有“枫落吴江冷”句,得句一时,第三句就是用此诗意 。
枫树新出红叶,象是仙人杵下余留的丹砂,是宫廷剪花剩下的红绡 。
作者把枫树写得清美而孤单 。
“ 几点朱铅,几度怨啼秋暮” 。
枫叶上的红色,已经经过几番暮秋凉雨 。
词人在这句赋予枫叶可以怨啼的感情,用拟人化的效果,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枫叶的变化 。
“惊旧梦、绿鬓轻凋,诉新恨、绛唇微注”青色的枫叶,在秋天变红,恰似旧梦消逝堪惊,绿鬓已容易地凋谢了 。
红色枫叶又像微点绛唇,在诉说新恨 。
“最堪怜,同拂新霜,绣蓉一镜晚妆妒 。
”紧承上文 。
用“怜”“爱”表达枫叶之变化。
“绣蓉”,如锦绣似的芙蓉,即荷花,“镜”指水面。
红荷对经霜枫叶之红艳生妒,则枫叶颜色之惹人怜爱可知 。
王沂孙意在表达出,芙蓉仍是荷花,池水却成妆镜。
一“妒”字,把荷花人格化 。
为什么不是“芙蓉如面”的美人临镜晚妆,嫉妒枫叶之艳色?因为前有“同拂新霜”一句,则知非与枫叶同时之植物秋荷莫属也 。
下片由“爱”生“ 怜 ”,写出怜惜红叶之意味 。
“千林摇落渐少”秋天到了,“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九辩》),“何事西风老色,争妍如许” 。
只有枫叶独自鲜红如初 。
西风中的深老的颜色,因何还能这样争研斗美 ?“二月残花,空误小车山路” 。
平铺开来,对红叶之貌美,极度赞扬 。
“重认取、流水荒沟,怕犹有、寄情芳语 ” 。
用唐人御沟红叶题诗的典故用来。
借指红叶虽已落下,但自然有情有义 。
唐宣宗宫女有《题红叶》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
”这里说更应再仔细辨认一下荒沟流水中的红叶,希望有唐宫女一样的寄托情思的芳美诗句在上面 。
“但凄凉、秋苑斜阳,冷枝留醉舞 。
”照应“重染吴江孤树 。
”白居易《醉中对红叶》:“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 。
”比红为醉酒之貌 。
姜夔《法曲献仙音》词:“ 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 ”,枫叶红了,是天冷之故。
“但”字承上转折,御沟题诗的红叶已不见了,只有斜阳临照和冷枫上的红叶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