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教学设计(13)


平流层( 17-50千米)
中间层( 50-80千米)
暖层( 80-500千米)
外层( 500千米以上)
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接近真空,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 。
(结合课件具体分析)
四、 对流层
1、概念: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 。
2、特点 [板书]
( 1)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增大到17-18千米(赤道纬度为0°,两极的纬度为90°) 。
( 2)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 。
[探究实验] 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实验(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采用 Flash动画加以演示)
( 1) 烧杯中加高锰酸钾或直接用对流实验装置 。
( 2) 燃香的实验用实验室的现成器材,现象非常明显 。
结论:受热处液体或空气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液体或空气下沉 。
[思考] 冷空调应该怎样装 ?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室的上部?――形成对流,达到制冷效果 。
3、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
[思考] 想一想对流层的温度特点,对形成对流有利吗?――它的温度特点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对流的形成 。
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
[补充] 平流层:
1、臭氧集中在这一层中
2、随着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3、空气的运动主要是平流(水平)运动,利于飞机飞行 。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大气层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大气分层中对流层的特点 。
〖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辅教导学》
课后作业: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练习题目
【教学反思】


地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以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地球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的颜色来源及其作用,让我们感受到地球的神奇、美丽和可爱 。文章内容新颖、别致;全文笔调流畅,通俗易懂,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人读后深受启发 。
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并列式的结构,运用“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形成原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