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的古诗词( 七 )


吏禄三百石 , 岁晏有余粮 。
念此私自愧 , 尽日不能忘 。
【赏析】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 , 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 , 更能震撼人心 。
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 。
他在诗歌创作中 , 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 , 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
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 , 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 , 感到自己没有“功德” , 又“不事农桑” , 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 , 到年终还“有余粮” , 因而“念此私自愧 , 尽日不能忘” 。
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 , 十分难得 。
这样一种对比 , 真是新颖精警 , 难能可贵 , 发人深省 , 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
晚 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 , 春去夏犹清 。
天意怜幽草 , 人间重晚晴 。
并添高阁迥 , 微注小窗明 。
越鸟巢干后 , 归飞体更轻 。
[注]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
幽草: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 。
高阁迥:高阁 , 诗人居处的楼阁 。
迥 , 远 。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 , 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 , 故说“微注” 。
【赏析】李商隐自开成三年 (838)人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 , 便陷人党争的狭谷 , 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 。
唐宣宗继立 , 牛党把持朝政 , 形势对他更加不利 。
他只得离开长安 , 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 。
郑亚对他比较信任 , 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 , 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 , 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 。
正因为这样 , 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睛、越鸟喜归干巢之感 。
首联写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 , 深有托寓(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 。
颈联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 。
末联写飞鸟归巢 , 体态轻捷 , 仍是登高览眺所见 。
全诗写得自然浑成 , 不着痕迹 。
初夏睡起 (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 , 芭蕉分绿上窗纱 。
日长睡起无情思 , 闲看儿童捉柳花 。
【赏析】这首诗写初夏景色 , 很富有情趣 。
初夏日长 , 容易困倦 , 诗人卧起 , 却又感到情绪无聊 , 只有“闲看儿童捉柳花” , 用以解闷释愁 , 这一句写得特别精彩 , 表现出诗人心情的恬淡宁静 , 又是那样富于情趣 。
“捉”字用得十分准确 , 不能用别的字代替 。
有约[宋]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 , 青草池塘处处蛙 。
有约不来过夜半 , 闲敲棋子落灯花 。
【赏析】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 , 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 , 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 可谓形神兼备 。
全诗生活气息较浓 , 又摆脱了雕琢之习 , 清丽可诵 。
山亭夏日[唐]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 , 楼台倒影入池塘 。
水晶帘动微风起 , 满架蔷盛一院香 。
【赏析】绿树映日浓阴 , 楼台倒影池塘 , 多么幽静清和 。
而当微风吹动水晶般的帘子叮叮作响的时候 , 架上的蔷薇也正在满院飘香 , 又是多么沁心迷人 。
明丽的语言 , 细腻的描写 , 把这夏日山亭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 , 南山当户转分明 。
更无柳絮因风起 , 惟有葵花向日倾 。
【赏析】四月天 , 雨后乍晴 , 清明而和暖;雨中 , 对着门的南山 , 蒙蒙中只见一轮廓 , 此刻 , 雨过天晴 , 历历分明.春尽夏来 , 已不见那因风起舞的柳絮 , 惟有那向日葵对着太阳开放着. 前两句写景:四月的天气清明暖和 , 雨过天晴 , 对着门的南山更是青绿分明 。
后两句抒情: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 , 唯有那向阳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