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杭州做的诗词( 五 )


之后,苏东坡又把解决城市供水问题作为自己的又一项工作 。
自唐代李泌凿六井、白居易修六井之后,到苏东坡时,西湖淡水流向六井的管道受损坏,苏东坡尽力进行保护,使杭州城中常年淡水不断 。
最后,苏东坡将西湖作为疏浚的目标 。
苏东坡第一次到杭州时,西湖淤塞的面积已有十分之二三,第二次来杭州时,西湖已经淤塞近半 。
他给朝廷起草了报告《乞开杭州西湖状》,提出要疏浚西湖,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
并力陈西湖五个不可废的理由,要求朝廷准许疏浚西湖 。
得到朝廷准许后,苏东坡发动了20万民工疏浚西湖,挖淤泥,除葑草 。
在疏浚过程中,苏东坡常亲临指挥,从规划到具体措施都亲自过问 。
一天,他来到湖上,沉思良久,对旁边的人说:从湖中挖出的这么多葑泥,往哪里放呢?湖南北30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 。
如果用葑泥在湖中筑一条堤,不是能一举两得吗?于是,他让民工们用淤泥和葑草筑成了一条横贯湖面的数里长堤,像一条美丽的彩带,恰到好处地把西湖分为两半,堤的东面是外湖,堤西为里湖,堤上架6桥,并植柳树和桃树护堤 。
为了加快工程建设,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苏东坡调集500名兵士,负责用船运载湖中清出的葑草,同时监督工程的进行 。
经过三四个月的整治,西湖又现烟水浩淼、绿波荡漾的风貌 。
这条桃柳相间的长堤,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有着美学价值,更充满着人文价值,它被人们称为“苏堤” 。
以后,“苏堤春晓”又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
为了保护疏浚后的西湖,苏东坡还在湖中竖立了三座石塔,禁止在石塔界线内的湖面种植菱藕 。
这三座石塔为以后的“三潭印月”景区打下了基础 。
对现在的许多人来说,知道以苏东坡姓氏命名的那条美丽的长堤之外,还有一样便是那道杭州名菜“东坡肉”了 。
对于“东坡肉”的来历,有许多说法,也演化出不少故事,但其“产地”都是在杭州 。
有一种说法是,苏东坡组织民工疏浚西湖,使杭州四乡庄稼大获丰收 。
心怀感激的杭州百姓抬着猪、担着酒向苏东坡拜年 。
苏东坡将收下的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喷香,再按疏浚西湖的花名册,每家一块分送给杭州百姓,让他们过年 。
人们就把此肉称为“东坡肉” 。
由于“东坡肉”味道鲜美,油而不腻,很受百姓欢迎 。
后来杭州的大小菜馆也学着做成此菜,挂出牌子,取名为“东坡肉” 。
又传,“东坡肉”...
谁告诉我苏轼和陆游的词各一篇,还有描写杭州的诗词各1,和景点的5...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 。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⑥【注释】①又名《百字令》 。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 。
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
【品评】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 。
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
“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惊心骇目 。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 。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
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 。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