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杭州做的诗词( 六 )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 。
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 。
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
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 。
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
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 。
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
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 。
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 。
对于原破 。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简析】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 。
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 。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
上片感遇 。
“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 。
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
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 。
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
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
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 。
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 。
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
苏轼写西湖的诗展开全部 根据你的要求,应该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参考资料: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注释] ①潋滟----形容水波相连,荡漾闪光 。
②方好----正显得美好 。
③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
[解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
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 。
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 。
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
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 。
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 。
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 。
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或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