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哲学表现
诗词中的哲学道理 。
高中哲理 诗词鉴赏一.【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 , 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 , 置身庐山之外 , 高瞻远瞩 , 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 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 , 既要客观 , 又要全面 。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 , 萧管迎龙水庙前 。
朱门几处耽歌舞 , 犹恐春阴咽管弦 。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 , 疑是民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 ,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 , 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 , 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 , 世界观不同 , 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 , 在阶级社会中 , 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 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 , 因而 , 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 , 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 ,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 , 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 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 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
因此 , 这首所揭示的 , 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 , 那么 , 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 , 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 , 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 , 两者缺一不可 。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 , 凌云健笔意纵横 。
今人嗤点流传赋 , 不觉前贤畏后生 。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 ,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 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 , 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 , 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 , 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 , 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
研究任何我 , 都不能割断历史 , 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 , 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 , 更不能苛求古人 。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 一方面 , 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 , 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 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 , 名成八阵图 。
减流石不转 , 遗恨失吞吴 。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 ,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 , 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
首先 , 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
其次 ,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
在某种条件下 , 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 , 巧妙布置八阵图 , 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 , 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 , 统筹全局 , 才能选择最佳方案 , 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
- 《艺术哲学》读后感精选
- 男人只有深爱你时,才会表现出的肢体语言,别不懂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读后感摘抄
- 罗素哲学三书经典读后感有感
- 敢于表现真实的自己
- 孩子智商|孩子智商低的10大特征,怎么判断小孩低智商有什么表现
- 《策展哲学》的读后感大全
- 相遇不容易,一旦有着这些表现,离爱情也不远了
- 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经典读后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