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哲学表现( 四 )


后两句则说:靠临摹前人作品 , 画出秦川景色的画家 , 亲自去长安的能有几人?诗人省略了一句话 , 即难怪那些人画不好 。
本诗告诉我们:没有现实生活的感受 , 没有亲身体验 , 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
五、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 赚得行人错喜欢 。
进入万山圈子里 , 一山放出一山拦 。

【诗词哲学表现】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 , 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 , 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 , 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 , 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
阅读并鉴赏这类诗歌 , 有助于提升对事理的认识 , 同时增强议论文写作的思辩色彩 。
六、《观书有感》朱熹“半亩万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 诗人借助方塘 , 形像的抒写自己钻研书卷的体会 。
半亩方塘像明镜一样 , 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这首诗讲的是学习要注意方法 , 防止思想僵化 , 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 , 获取新的知识 , 就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 , 才能豁然开朗 , 融会贯通 。
这首诗形象新颖 , 情趣盎然 , 因为富于启发而历久弥新 。
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七、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知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
开头两句实写游山所见 , 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
后两句是即景说理 , 谈游山的体会 。
这首诗有着丰富的内涵 , 它启迪我们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 如果主观片面 , 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
其实 , 看待自己 , 看待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全诗语言通俗 , 深入浅出 , 精警简括 , 逸趣横生 , 读来亲切自然 , 耐人寻味 。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开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 。
本诗的重点在后两句 , 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
“浮云遮望眼” , 结合当时的现实 , 可以理解为暗指那些阻挠变法革新的顽固分子 。
诗人登高抒怀 , 含蓄而又坚定的表现了自己高瞻远瞩 , 不畏艰险 , 锐意革新的远大抱负 。
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 , 自缘身在最高层”与王之焕“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
荀子《劝学》中也说:“登高而招 , 臂非加长也 , 而见者远 。
”看来站得高 , 比起站得不高还真有优势 。
在学习中 , 如果你比别人站得高 , 当然也就会比别人看得远 , 看得深 , 看得全面 。
可如何方能站得高 , 绝不像爬上山顶 , 登上楼顶那样容易 。
你的知识积淀要比别人厚 , 你掌握的方法要比别人好 , 你的头脑要比别人灵活 , 你的眼光才能比别人锐利 , 你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比别人新 , 你的思想才能比别人深刻 。
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 这是一首登高远眺之作 。
前两句写登楼所见 , 寥寥十个...
体现哲学道理的诗句和成语有哪些展开全部 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
(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 , 并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