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颍州诗词研究( 二 )


二是老友赵槩在欧阳修致仕后的第二年春天如约自南京来访 , 留颍月余 , 纵游剧饮而后返 , 欧公有诗有词 。
再就是他在这时写下了歌咏颍州西湖的著名的《采桑子》词十三首等歌咏颍州风光的作品 。
提颍州西湖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 , 他就是与欧阳公同感的苏轼 。
与欧阳修同时代的文学家苏东坡在任杭州太守赞美杭州西湖时写到:“欲把西湖比西子 , 浓妆淡抹总相宜 。
”当他调离杭州当了颍州太守后 , 看到颍州西湖时 , 眼前一片惊喜 , 脱口而出:??太山秋毫两无穷 , 巨细本出相形中 。
??大千起灭一尘里 , 未觉杭颍谁雌雄……??选取自《苏拭诗集》卷三十五 。
由此可知颍州西湖在历史上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园林建筑闻名于世 , 并成为与杭州西湖媲美而齐名的的全国四大名湖之一 。
试听苏轼《泛颍》:“我性喜临水 , 得颍意甚奇……” 。
这首诗开篇就点出他对颍州西湖风景的惊奇 。
苏轼是当时最有资格评价西湖优劣的人 。
?宜远桥 , 在西湖上 , 北宋已有 。
欧阳修《三桥诗.宜远》:朱栏明绿水 , 古柳照斜阳 , 何处偏宜望 , 清涟对女郎 。
??望佳桥 , 在湖岸与水渚之间 , 北宋已有 。
欧阳修《三桥诗.望佳》:轻舟转孤屿 , 幽浦漾平波 , 回看望佳处 , 归路逐渔歌 。
??飞盖桥 , 位置不详 , 北宋已有 。
欧阳《三桥诗.飞盖》:鸣?入远树 , 飞盖渡长桥 , 水阔鹭双起 , 波明鱼自跳 。
此桥位置似在湖东南直溪(今七渔河)上 , 因此溪为注入西湖最宽之支流 , 此处为出颍州西门从南路游湖必经之地 。
??此三桥即所谓“三桥烟景” 。
明代王道增有诗赞日:四老风流今再睹 , 三桥烟景此重开…… 。
除此三桥外 , 湖滨还有数桥 。
??白龙桥...
欧阳修和苏轼在颍州期间写的诗词 欧阳修《初至颍州西湖》平湖十顷碧琉璃 , 四面清荫乍合时;柳絮已将春去远 , 海棠应恨我来迟 。
啼禽似与游人语 , 明月闲撑野艇随; 每到最佳堪乐处 , 却思君共把芳厄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 , 字永叔 , 号醉翁、六一居士 , 汉族 ,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 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 谥号文忠 , 世称欧阳文忠公 。
累赠太师、楚国公 。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
欧阳修和苏轼从颍州欢聚看欧阳修与苏轼的忘年交契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耀眼的双星 。
在诗文革新运动中 , 欧阳修是英勇无畏的旗手 , 苏轼是名副其实的闯将 。
他们分别团结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 , 携手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 。
而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 欧、苏两代宗师忘年交契 , 亦传为文坛佳话;二人于熙宁四年的颍州欢聚 , 更成为士林美谈 。
一、颍州欢聚富诗意自嘉佑二年礼部试后 , 欧阳修与苏轼的交往从未间断过 , 而且持续地有新收获 。
甚至在欧公辞世后 , 苏轼仍同欧公后人保持着友好往来 。
然则当历史的长镜头摇向北宋的颍州作聚焦探寻时 , 人们惊奇地发现 , 文坛泰斗欧阳修与其后辈巨星苏轼 , 历尽艰辛备尝甘苦后 , 以他们不朽的诗文业绩 , 在这里实现了最后一次"会师" 。
熙宁四年(1071)春末夏初 , 欧阳修连呈三"表"力请辞官退休 , 六月十一日获准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 他选择颍州为养老的"福地" 。
苏轼当即献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 恭祝这位"事业三朝之望 , 文章百代之师"的老前辈得以"明哲保身";并直言"轼受知最深 , 闻道有自" , 再次感戴恩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