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颍州诗词研究( 四 )


欧公以为这是"古所未有"之"奇物" , 又请画工在石上加工刻画怪松图案 , "其树横生 , 一枝外出" 。
他写了《月石砚屏歌》寄苏子美 , 并作《序》记述此石屏之"奇"[9] 。
当年苏子美、梅圣俞都有诗唱和[10] , 欧公诗文雅趣盎然 , 充满哲理 。
二十四年后苏轼用同样题材为诗 , 则另具一格 , 有意创新 。
紫石上的天然纹理犹如一幅水墨画 , 欧公视之如枝叶老劲而横生...
对苏轼的生平作分析和评论 。
展开全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四川眉山人 。
北宋著名政治家 , 思想家 , 文学家 。
苏轼一生经历了北宋仁宗 , 英宗 , 神宗 , 哲宗 , 徽宗五朝 。
他初入仕途 , 正是北宋政治与社会危机开始暴露 , 士大夫改革呼声日益高涨的时候 。
宋神宗熙宁年间 , 王安石实行新法 , 希望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
苏轼虽主张改革 , 反对因循守旧 , 抑制豪强 , 但也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理论 , 苏轼认为“欲速则不达“ , 建议神宗特殊政策皇帝不要“求治太速 , 进人太税 , 进言太广“ 。
由于这些意见和建议遭到变法派的反对 , 苏轼被迫外调 , 先通判杭州 , 以后又做过密州 , 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 。
在他为官之处 , 注意了解民情 , 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 , 所到之处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热爱 。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 散文作品留存至今约四千余篇 。
他的重大贡献在于和欧阳修一起建树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 , 世称“欧苏“ 。
他的诗清新自然 , 逢源自始 , 似信手拈来 , 亦庄亦谐 , 大巧若拙 , 题材广阔 , 内容丰富 , 风格多样化 , 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
其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 , 《海棠》 , 《题西林壁》 , 《惠崇春江晚景》 , 《赠刘景文》 , 《春夜》 , 《荔枝叹》等 。
苏轼的词对题材 , 意境 , 风格 , 语言 , 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 , 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 , 开了一代豪放词风 。
其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 一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与其父洵、弟辙 , 合称“三苏” 。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 自己又刻苦学习 , 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 , 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
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 , 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
英宗即位 , 任大理寺丞 。
神宗时 , 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 , 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 请求外任 , 出为杭州通判 , 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
元丰二年(1079年) , 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 , 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 , 即所谓“乌台诗案” 。
出狱后 ,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五年后 , 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 , 他复为朝奉郎 , 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 , 充任侍读 , 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 , 请求外任 , 出知杭州、颍州、扬州 , 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 , 他以“讥刺先朝”罪名 , 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
徽宗即位 , 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