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颍州诗词研究( 三 )


与此同时 , 苏轼主动放弃了权开封府推官、磨勘迁太常博士的显要官职 , 坚乞外补而终得除杭州倅 。
这年七月苏轼离京赴杭 , 途径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 , 先去探访在那里任府学教授的苏辙 , 兄弟相聚七十余日 。
然后苏辙陪同苏轼 , 专程拜谒了致仕归颍的欧阳修 , 陪同这位乍卸公职稍嫌孤寂的恩师 , 度过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美好时光 。
众所周知 , 早在北宋皇佑元年(1049)三月至次年七月 , 欧阳修就曾自请出知颍州 , 此后又有短期居颍与长久思颍及退休后归颍的阅历 , 为此留下了大量知颍、思颍的诗词 , 后来他还特地撰写过《思颍诗后序》及《续思颍诗序》[1] 。
无独有偶 , 苏轼在元佑六年(1091)八月至次年三月 , 也曾自请出知颍州 , 同样留下不少知颍及日后思颍篇什 。
半个世纪内 , 欧苏两代宗师虽不同时 , 却被同一个颍州所吸引 , 并都用上百篇诗词歌唱颍州 , 神往颍州 , 此非巧合 , 实因颍州魅力独在 。
颍州治所即今安徽阜阳 , 当时处在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通往江南的要冲 ,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它成为文人骚客向往之地 。
欧苏的知颍、思颍之什 , 客观记述了他们在这里的生活与交流 , 真实描绘了这里的风土人情 , 也永远铭刻着他们在此地曾有的德政(如兴修水利等) 。
这是他们留给颍州百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 也是中国发展史上不容抹煞的光辉一页 。
颍州西湖是欧公的最爱 。
早在皇佑初知颍时 , 他就写过《初至颍州西湖种瑞莲黄杨》、《西湖泛舟》、《西湖戏作》等诗寄友人或示同游者[2] 。
又有《西湖念语》及《采桑子》连章组词十余首赞美西湖风采[3] 。
致仕归颍又写了《初夏西湖》等诗词[4] 。
此番苏轼兄弟来访 , 欧公当即在西湖边开宴 , 大苏、小苏陪侍 , 遂亦有诗 。
苏轼在《陪欧阳公燕西湖》诗中吟道:谓公方壮须似雪 , 谓公已老光浮颊 。
朅来湖上饮美酒 , 醉后剧谈犹激烈 。
湖边草木新着霜 , 芙蓉晚菊争煌煌 。
插花起舞为公寿 , 公言百岁如风狂 。
赤松共游也不恶 , 谁能忍饥啖仙药 。
已将寿夭付天公 , 彼徒辛苦吾差乐 。
城上乌栖暮霭生 , 银釭画烛照湖明 。
不辞歌诗劝公饮 , 坐无桓伊能抚筝[5] 。
容光焕发的欧公 , 面对着草木染霜、荷菊争艳的美景 , 难以掩饰满怀的豪情 。
当双方谈及新法初施的时局时 , 未免言辞激烈;而当换到寿夭神俗的话题时 , 又平添了乐往哀来的感慨 。
苏轼晚年回忆这次所见到的欧公形象是"我怀汝阴六一老 , 眉宇秀发如春峦 。
羽衣鹤氅古仙伯 , 岌岌两柱扶霜纨 。
至今画像作此服 , 凛如退之加渥丹"[6] 。
此可印证上述苏诗"谓公方壮须似雪 , 谓公已老光浮颊" , "公言百岁如风狂" , "已将寿夭付天公" , 正所谓"烈士暮年 , 壮心不已" 。
苏辙亦有《陪欧阳少师永叔燕颍州西湖》诗 , 赞美"西湖草木公所种 , 仁人实使甘棠重 。
归来筑室傍湖东 , 胜游还与邦人共[7]" 。
写得真切朴实 。
欧公蓄有石制屏风 , 他让苏轼、苏辙以此为题各作一首咏物诗 。
苏辙的《欧阳公所蓄石屏》诗 , 亦载于《栾城集》卷三 , 写得清淡无奇 , 诗如其人 。
而苏轼却极其用心地将《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 写得气势恢弘 , 想像奇特:何人遗公石屏风 , 上有水墨希微踪 。
不画长林与巨植 , 独画峨嵋山西雪岭上万岁不老之孤松 。
崖崩涧绝可望不可到 , 孤烟落日相溟蒙 。
含风偃蹇得真态 , 刻画始信天有工 。
我恐毕宏、韦偃死葬虢山下 , 骨可朽烂心难穷 。
神机巧思无所发 , 化为烟霏沦石中 。
古来画师非俗土 , 摹写物像略与诗人同 。
愿公作诗慰不遇 , 无使二子含愤泣幽宫 。
[8]欧阳修的石屏乃庆历八年(1048)友人所赠:"小版一石 , 中有月形 , 石色紫而月白 , 月中有树森森然 , 其文黑而枝叶老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