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颍州诗词研究( 九 )


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 。
南宋的陆游、辛弃疾 , 金代的元好问 , 明代的袁宏道 , 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诗现存约四千首 , 其诗内容广阔 , 风格多样 , 而以豪放为主 , 笔力纵横 , 穷极变幻 ,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 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 , 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 , 天地万物 , 嬉笑怒骂 , 无不鼓舞于笔端 。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 , 自昌黎始 , 至东坡益大放厥词 , 别开生面 , 成一代之大观 。
……尤其不可及者 , 天生健笔一枝 , 爽如哀梨 , 快为并剪 , 有必达之隐 , 无难显之情 , 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 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其诗境界开阔 , 题材广泛 , 内容深刻 , 风格自然奔放 , 圆美流动 。
既有现实主义力作 , 如《五禽言》、《李氏园》、《荔枝叹》;又有浪漫主义佳篇 , 如《游径山》、《百步洪》 , 充溢着有磅礴的气概 , 又如《崇惠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清新明净 , 华美自然 , 尤其是后者更成了咏唱杭州西湖的千古绝唱 , 正如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所云:“除却淡妆浓抹句 , 更将何语比西湖 。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苏诗艺术风格的浪漫豪放评价道:“李白以后 , 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豪放 。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 , 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 , 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 , 扩大到词的领域 , 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 , 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 , 扩大了词的题材 , 丰富了词的意境 , 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 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 , 倾荡磊落 , 如诗 , 如文 , 如天地奇观 。
” 苏轼的词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 , 启豪放词派之先河 , 高远清新之意境 , 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 。
他拓宽了词的题材 , “无意不可入 , 无事不可言”(刘熙载《世概》) , 表现了全新的风貌 。
苏轼的婉约词同样写得真挚细腻 , 深沉淳厚 , 回肠荡气 , 一往情深 。
苏轼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 , 笔力纵横 , 挥洒自如 , 雄辩滔滔 , 使他成了继欧阳修之后北宋古文运动的当然领袖 。
苏轼对散文用力很勤 , 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 , 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 , 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 。
谈史议政的论文 , 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 , 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 。
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 , 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 。
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 , 见解新颖 , 不落窠臼 , 雄辩滔滔 , 笔势纵横 , 善于腾挪变化 , 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 。
叙事纪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 , 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 。
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 , 记楼台亭榭的散文 , 如《喜雨亭记》 。
其写景的游记 , 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 , 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 , 即地兴感 , 借景寓理 , 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 。
苏轼的记叙体散文 , 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 , 在文体上 , 不拘常格 , 勇于创新;在风格上 , 因物赋形 , 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 。
书札、题记、叙跋等杂文 , 在东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 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 , 大都随笔挥洒 , 不假雕饰 , 使人洞见肺腑 , 最能显现出作者坦率、开朗、风趣的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