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课前三分钟( 二 )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
(《辞海》1989年版)注释: 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
③武陵:地名 。
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
④凝眸:注视 。
赏析: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 。
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 。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 。
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 。
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 。
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 。
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
”痴语也 。
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 。
瘦为甚...
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古诗演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1) 。
遥知不是雪(2),为有暗香来(3) 。
【注释】(1)凌寒:冒着严寒 。
(2)遥:远远的 。
(3)为:因为 。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
【赏析】这是首咏梅诗,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歌咏梅花,赞美了坚贞不屈的精神和纯洁高尚的品格 。
第一二两句,赞美梅花不畏严寒 。
梅花生长的地方在墙角,这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偏僻角落,数量不多,只有几枝,这说明梅花遭到了冷遇,受到排挤,但是它似乎并不在乎这些,也不觉得寂寞,在百花凋零的严冬季节,只有梅花还抵抗着严寒,独自开放,报道春天的来临 。
一个“凌”字和一个“独”字,突出了梅花在恶劣环境中坚贞不屈的精神 。
第三四句,歌颂梅花芬芳的品格 。
梅花颜色似雪,又开在残雪未化的深冬时节,所以自古以来的咏梅诗大都联系到雪,或者以雪衬梅,或者以雪喻梅,雪和梅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三句说知道那不是雪,不是雪为什么还要想到雪呢?第四句回答说,因为梅和雪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那样洁白纯洁一尘不染,那么又根据什么来决确定的呢?回答说,因为有沁人的芳香悄悄飘来,雪不具备芳香的品格,这就是诗人笔下的梅花,她生在墙角,凌寒独放,为人们暗暗送来芳香,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多么高尚的品格啊!王安石是北宋的改革家,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排挤打击,再度罢相,但他光明磊落,坚贞不屈,诗人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这首诗便是一例,在诗人的心目中梅花不畏严寒,洁白芬芳,就是人的崇高精神品质的化身,所以说诗人是借助梅花咏物抒情,表达自己坚强的性格和美好的理想 。
作者资料 王安石是一朝宰相,是宋代位高权重的人物 。
他的变法,在当时掀起了轰动,还把苏轼这位宋代第一文人卷入了这场政治浪潮 。
然而,王安石的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
王安石的《梅花》,是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坚韧,抒发自己对执行新政的坚定态度,不屈不挠,决不妥协的思想感情.抓住了梅花不怕严寒在寒冬高傲怒放的特征.王安石诗中"凌寒""独"等都充分表现了梅花的美.特点是通过视觉,嗅觉的描写, 抓住梅花"独",与众不同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香与美,表达作者不为艰难困苦,仍坚持不懈的感情....
课前三分钟在此,提供5篇 1.一青年老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
这天走过来一个须 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 穷 。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
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斩掉你一 个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不干 。
” “斩掉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干不干?”老人又问“不干 。
” “让你双眼瞎掉,给十万元,你干不干?”“不干 。
” “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一百万,你干不干?”“不干 。
” “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