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课前三分钟( 四 )


【鉴赏】诗从写景入手 。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
诗人用大笔勾勒,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苍凉的气氛 。
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时”“汉时"加以修饰(“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为互文,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秦汉时期的边关”),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
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
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 。
"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万里”点明边塞的遥远 。
"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 。
"人未还",既说明了边防不巩固,又是对士卒表示同情 。
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 。
于是在第三、四两句,诗人给出了回答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
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 。
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
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
龙城飞将指汉代车骑将军卫青,一说指汉代飞将军李广,都是抗击匈奴的名将 。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了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固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当时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保卫边防的大局为重,洋溢着爱国激情 。
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
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讲什么好在上课前我要说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静的心,安定,专一,把注意力全转移到学习上 。
你要抛弃你的爱好先 。
你把自己想象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把一切看淡了,包括,喜欢某某,一些不必要的烦恼,不要太在意现在的形象,包括,发型,衣着等,自己拿捏个度 。
安排时间也挺重要的,上课就认真上,记好笔记,要好好记住知识来,即使不喜欢某门功课,都要逼自己,想着:其实很简单,我觉得不错啊,好好听!!!用心把握课上的每一分钟...
怎样赏析诗歌?关于菊的我们语文课前三分钟要求赏析诗词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却内涵丰沛,在单淡然中凸现其品质.后两句是诗人的托物起行,以菊花自比.颈联写到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估计诗人自己也在内吧,尾联写尽借篱落看秋风,篱落是指篱笆,记的范成大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篱落,“日长篱落无人问”.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从这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