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旧体诗词( 七 )


二十年代诗歌和三十年代诗歌的不同展开全部 二十年代诗歌流派主要包括: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
尝试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 。
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
代表诗人: 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
人生派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
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
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
代表诗人: 鲁迅 冰心 朱自清 周作人 王统照 刘延陵 朱湘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生命的体验与沉思--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发展 【原文出处】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分 类 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 作 者】具guāng@①范 (韩 具guāng@①范) 精湛的艺术“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之一的原因所在 。
〔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为卞之琳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思想结晶 。
对人生的体验,是指卞之琳的诗思(或者说艺术“灵感”)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 。
卞之琳说过:“没有真情实感,我始终是不会写诗的 。
”〔③〕所谓“沉思”,是指卞之琳的诗不是浪漫的抒情,而是把来自人生(对他人和自我两个方面)的体验和观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即诗人的所谓的“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④〕 。
基于这种理解,我把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对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观察和思考;二是对自我人生体验的思考 。
而事实上,这两点作为关于“人生”的大主题,贯穿卞之琳整个30年代的诗歌创作,并且是并行不悖、相生相依,只不过前后略有偏重而已 。
一 卞之琳第一阶段的创作(1930-1932)〔⑤〕,如他自己所说,“我主要用口语,用格律体,来体现深入我感触的北平郊外,室内院角,完全是北国风光的荒凉境界”〔⑥〕 。
这一类作品如《一个闲人》、《一个和尚》、《傍晚》、《寒夜》、《酸梅汤》、《叫卖》、《过节》、《苦雨》、《几个人》等等,都是写自我之外的种种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即卞之琳所谓的“倾自于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甚至偶尔用出了戏拟(parody)”〔⑦〕 。
也许我们可以注意这些作品的现实性和社会性,透视到30年代北平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而考察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态度、观察和思考 。
因为,卞之琳也曾自谦地说过,他“这阶段写诗,较多表现当时社会的皮毛,较多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⑧〕 。
但是,我倒更倾向于关注诗人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沉思的思想 。
《几个人》这首诗,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思想 。
原诗如下:叫卖的喊一声“冰糖葫芦”,吃一口灰像满不在乎; 提鸟笼的望着天上的白鸽,自在的脚步踩过了沙河,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
卖萝卜的空挥着磨亮的小刀,一担红萝卜在夕阳里傻笑,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