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锦集( 四 )


这部《水浒传:虚构中的史实》最初发表于《历史和人物》杂志,从1972年2月刊始以《<水浒传>的人物》为题共连载八回,后略经修改,集成一册 。各章介绍各个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徽宗与李师师、宋江、方腊、童贯、蔡京、鲁智深与林冲、戴宗与李逵、张天师与罗真人,人事互有交叠,有些章节双人并列讲述,全书在写法上类似《史记》的纪传体形式,既尊重历史又兼顾可读性 。宫崎市定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他从小就爱读中国历史,太史公正是他的偶像,他也爱读中国的古典文学,对《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感兴趣 。
《水浒传》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倾向强烈、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品鉴水浒人物是理解作品的很好的入口,宫崎市定的作品也是从此入手,紧扣历史背景来分析人物行为的政治价值判断和人物个性的道德价值判断,融叙事、析理、议论、评述于一体,由此延伸开来,我们还能了解《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与朝野斗争,与宋朝军制、法律、阶级、称谓等关系 。
《水浒传》是演义小说 。不过,梁山泊确有其地,它是在五代后晋到北宋,由于黄河屡次决口泛滥而形成的湖泊,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渡江攻宋时,梁山泊的水域之宏瀚已经使得金军制造的战船无法通过,只能运到大江北岸 。《水浒传》并非完全架空的小说,它里面的角色有很多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 。正因如此,勾起了历史学家们的兴趣 。
宋江是梁山好汉的杠把子,对宋江的考证是《水浒传》研究的重要课题 。比如,余嘉锡先生的《宋江三十六人考实》、张政烺先生的《宋江考》等都做了整理 。不过,这些研究都是从史书里爬梳宋江的生平线索,然后谈宋江所领导的梁山好汉的活动 。宫崎市定借助前辈同仁的研究成果和新出土的史料,翻阅《皇史十朝纲要》《宋史》《宣和遗事》《东都事略》等典籍,排查宋江纪事年表,与《水浒传》之宋江加以对比,得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
宫崎市定蒐集史料:《宋史》有宋江等三十六人四处劫掠,后在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被招降的记载 。据1939年陕西省府谷县出土的《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宣和三年,碑主人折可存随军讨伐方腊,方腊在四月二十六日被擒,折可存因战功而被封为武功大夫 。据南宋《东都事略》“宣和三年”的一条记载,“五月丙申(三日),宋江就擒 。”那么,现在几乎人人皆知的宋江跟随童贯讨伐方腊的事情,在时间点上就出现了疑问 。
宫崎市定认为,《宋史》编撰于元代末期、元朝将亡之际,而《东都事略》成书于南宋,当时与北宋有关的史料存世更多,《东都事略》为《宋史》的编修提供过一些史料,普遍被认为可信度比较高 。另外,以事理论之,就算二月被招安,宋江能否就马上得以重任、率军出征呢?宫崎市定推断,“草寇宋江”和“将军宋江”,可能并非同一人 。宫崎市定抱着“两个宋江”的想法,再仔细梳理“宋史”等史书里的多条记载,发现原有那些模糊不清、相互抵牾的记载就豁然开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