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十 )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 , 以梅喻人 , 借梅抒怀 , 但意境不同 。
从环境看 , 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 , 突出环境的凄苦 , 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 , 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 , 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 , 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 , 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
“无意苦争春 , 一任群芳妒” , 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 , 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 , 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 , 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 , 任随百花妒忌 , 甘愿独受凄寒 , 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 。
“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 。
“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 , 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 。
作者以咏梅言志 , 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
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
如何对古诗词赏析展开全部 在最新的高考考试说明中 , 对古诗文的鉴赏有这样两个要求: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
在实际的考查中 , 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 , 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 , 望而生畏 , 望而却步 , 以至做题时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 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 , 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 。
另一方面 , 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 , 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 。
关于积累 , 同学们要在平时多下功夫;关于技巧我就以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6题为例谈几点 。
此题就是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考查文化素养和底蕴的题目 。
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 , 然后回答问题 。
(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 , 浮远堂前万里愁 。
最苦无山遮望眼 , 淮南极目尽神州 。
〖注〗戴复古 , 字式之 , 号石屏 , 南宋后期诗人 。
前人认为 , "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 ,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 , 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 , "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 。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 , 在写法上别出蹊径 , 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 , 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
解析: 一、每一首诗词的问世 , 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 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
所以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 , 这些是鉴赏古诗词首先须考虑的问题 , 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
初读原诗 , 注意作者戴复古下有注释 , 为南宋后期诗人 , 由此可以联想当时的背景 , 南宋非常懦弱 , 偏安一隅 。
戴复古就生于"吾国日以小 , 边疆风正寒"、"人以廉称少 , 官从辟奏多"的靡靡不振的南宋 。
其父戴敏愿山野吟诗而终身布衣不仕 , 名重当时 。
戴复古自晓事起便"遂笃意古律" 。
笃意古律 , 在台州海边一隅肯定缺少视角纵深 , 走 , 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
复古先生咬咬牙 , 离开了"吾家老茅屋 , 破漏尚可住"的故乡 , 迈开沉重的脚步 , 开始了他遥遥无期的漂泊旅程 , 一走就是50年 。
戴复古的漂泊 , 从他第一步起就充满深深的忧愁 。
面对"麦麦少朝充食 , 松明夜当灯 , 老妪逢人哭 , 吾儿死谢陵"的同胞 , 诗人激动了!诗人愤怒了!诗人流泪了!是汉子要拍案而起 , 是匹夫要高歌直前!带上这份冲动 , 诗人无法掷投梭标 , 无法谋略救国 , 且以他泣国哀民的诗文呵护疮痍的山河 , 一抒心中之豪情 , 一吐胸头之块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