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鲥鱼和长江鲥鱼区别,“长江三鲜”之一,因味道极为鲜美而广受食客喜爱的鱼是什么?( 七 )


休背及头部灰黑色,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和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尾鳍边缘和背鳍基部淡黑色 。鲥鱼4~6月间生殖季节溯河而上,在江何的中、下游产卵繁殖 。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有时亦食其他有机物 。[1]
鲥鱼 – 生活习性
鲥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 。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 。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 。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 。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鄱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 , 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 。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 , 上溯可达广西桂平 。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 。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
鲥鱼 – 地理分布
鲥鱼为洄游性鱼类,入江河产卵时鱼群集中,形成捕捞旺季 。主要产地在长江流域,以下游镇江、南京产量较多 , 珠江的西江在70-80年代也可见 。
鲥鱼 – 物种现状
鲥鱼
鲥鱼在溯河产卵过程中,常结成大群 。长江下游在1970年以前常年产量为500吨左右,1974年高达1500吨 。由于过度捕捞繁殖亲鱼和索饵肥育的幼鱼,造成补充群体急剧减少 。此外,鲥鱼的主要产卵场赣江的平流梯级枢纽工程的兴建,阻断了鲥鱼的产卵洄游路线,破坏了产卵场 。由于数种原因,鲥鱼的资源急剧下降 , 从20世纪80年代始,鲥鱼的种群数量已处于濒危状态 。
1988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 。而今天 , 人们难睹鲥鱼美丽的风采 。
鲥鱼 – 物种价值
鲥鱼营养成分如下
食部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6.9克,脂肪16.9克 , 碳水化物0.2克,灰分1克;钙33毫克 , 磷216毫克 , 铁2.1毫克,硫胺素微量,核黄素0.14毫克 , 尼克酸4毫克 。
1.鲥鱼味鲜肉细,营养价值极高 , 其含蛋白质、脂肪、核黄素、尼克酸及钙、磷、铁均十分丰富;
鲥鱼
2.鲥鱼的脂肪含量很高 , 几乎居鱼类之首 , 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 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大有益处;
3.鲥鱼鳞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治疗疮、下疳、水火烫伤等症 。
4.鲥鱼肉性味甘、温 , 有滋体强身之功效 , 蒸食能补虚劳 。将鱼蒸出之鱼油,涂于水火烫伤处,疗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