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悼念亡夫的诗词( 十 )
不管信物为何、价值是否贵重,信物总会有一定来历或与自己有特殊的关系,其精神上的含义肯定是不能用物品是否值钱来衡量的 。
赠上了信物,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 。
在中国古代,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 。
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他人无从知晓 。
一般地说,一方赠予信物,对方也应回赠 。
信物是一定要保管好的,更不能转送他人 。
信物丢失,预示着不忠 。
若是退回,则暗示情感破裂 。
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编辑同心结“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繁钦诗里几次说起“结”, “结”是一个被赋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汉字,从远古到今天,它始终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里 。
同心结也一直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信物,所谓“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
”《诗源》里有一个故事,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信物,姜氏打开箱子,取出连理线,穿上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 。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了,相对其他的信物,同心结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为它融入了恋人的巧思 。
六朝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小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 。
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
”唐长孙佐转的妻子诗《答外》写她给戍边的丈夫做同心结,用同心结倾诉相思和离情之苦:征人去年戍边水,夜得边书字盈纸 。
挥刀就烛裁红绮,结作同心答千里 。
君寄边书书莫绝,妾答同心心自结 。
同心再解不心离,离字频看字愁灭 。
结成一衣和泪封,封书只在怀袖中 。
莫如书故字难久,愿学同心长可同 。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
三生石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 。
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 。
三生石的传说; 一千年以前,他和她,曾经牵手到它面前,在它身上刻下了誓言:一生相守 。
它含笑把它接纳进自己的生命 。
从此,它的人生就有了唯一一个光荣的使命:守护爱情,守护誓言 。
它目送他们步入尘世,看他们在人间烟火柴米油盐中,爱情如细水长流 。
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 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 。
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 。
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 。
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
- 穿越千年,惊艳如初 :《诗经》里的动植物读后感摘抄
- 悼念集读后感锦集
- 悼念一位腾讯技术大佬。。
- 带钧字和墨字诗词诗经
- 婆婆去世的诗词
- 悼念母亲的诗词有哪些
- 惠 凡 诗词
- 采薇南山诗词
- 悼念父亲离去诗词
- 槿字诗词